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良好、物产丰厚、区位优越是黄山市靓丽的名片,也是发展黄山现代农业的优势所在,更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系。近年来,黄山市面对新常态下改革创新、跨越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紧紧围绕生态、品牌、开放、创新的主题,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抓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让徽州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201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42元,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居安徽省第6位。
绿色产业成为农民增收新主题。近年来,黄山市发挥生态和物产两大优势,突出把“绿色”发展作为构筑黄山特色现代农业体系的主旋律,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抓手,着力发展茶产业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整体效益明显提升。 2014年,全市茶园、竹园、油茶、果蔬、茧丝绸、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256万亩,其中“三品”认证面积达142.8万亩。拥有茶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80条,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全市已建立健全市、县、乡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制定实施12个农产品及技术规程、制作工艺等地方标准。今年,该市还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农药集中配送,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财政补贴、零差价销售等措施,大力推广高效无残留和生物农药,把过量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尽快减下来。目前,该市已制定出台实施办法,确定农药配送主体,拟定推荐农药品种目录,正在全面推进并深入实施。 文库分享网(www.Wkfxw.com),全免费下载
“互联网+农业”成为增收新模式。近年来,全市各地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积极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在茶园基地管理、生产加工、仓储、产品质量追溯方面发挥巨大效益,生猪、蛋鸡智能化养殖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黄山区、休宁县和黟县被列为农业物联网示范县。通过物联网丰富农产品销售流通业态,全市出现了谢裕大、绿美特、徽药、怡兴、建兴等一批电商企业。目前已有78家企业入驻天猫、京东、1号店等电子商城,销售额同比增幅达83%,谢裕大茶叶去年“11.11”单日销售额位居全国同行业前三。谢裕大茶叶和祁门红茶成功在渤商所上市交易,进一步拓宽了黄山茶叶贸易渠道。
三产融合成为新业态。围绕美好乡村中心村、百佳摄影点等关节点,全市各地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着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扩大油菜、向日葵、菊花等特色作物种植面积,推出了一批茶叶制作、开心菜园、瓜果采摘等农事体验活动,打造了一批农旅结合的示范点和样板区,涌现出西递、宏村、庄里等一批享誉全国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市拥有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7处,省级农家乐旅游示范点9处,4A级(乡村)旅游景区9处。全市734个行政村中有188个村从事乡村旅游接待,农家乐经营户近1000户,超过1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 2014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918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亿元、增长18%。今年8月在黄山市召开的全国乡村旅游提升和扶贫推进大会上,国家旅游局对黄山市乡村旅游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成为增收新亮点。近来年,黄山市农业部门积极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635”转型增效行动,不断增强龙头企业实力。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1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41家、市级龙头企业146家。 6家茶叶企业入选中国茶叶企业百强,茶叶一产产值达28.8亿元,比上年增长9.9%,产量、产值在全省继续保持第一。全市农产品已获中国驰名商标8个、省著名商标69个。与此同时,积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523家,各类家庭农场351家,其中省部级示范社32家、示范家庭农场10家,合作社成员6.9万人,带动农户近19万户。
农村综合改革成为增收新动力。全市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依法稳妥推进土地流转。黟县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已全面完成,在全省试点县中处于领先水平。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通过整村土地流转,建立粮油规模化生态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打造产业化联合体的模式,与联合体成员分工合作,实现了互补共赢。同时,全市各地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屯溪区改革试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安徽省唯一集林权和土地流转、林农产品销售、林地收储和融资担保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互联网电商交易平台――江南林权交易所,已完成滁州、宣城等14市会员签约。截至目前,共挂牌林权流转项目99宗,成交林地面积2.3万亩,抵押林地52.6万亩,抵押贷款总额13亿元,9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地块已经在林权交易所挂牌。
在转型中谋变,在谋变中创新。新常态下,黄山农业正从传统驶向现代,奏响发展新强音。
祁门县:
金奖百年提升红茶品牌
2015年是祁门红茶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纪念。祁门县充分利用这一机遇,以“祁门红茶?金奖百年”主题活动为主线,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努力提升祁门红茶品牌。
为确保祁门红茶品质,多年来,祁门县不断加强茶园标准化基地建设,建有柏溪白塔现代标准茶园、塔坊现代农业示范茶园等一批现代标准化示范茶园,全县示范茶园面积达2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等“三品”认证茶园11.4万亩,2014年被授予 “安徽省茶园无性系发展十强县”。与此同时,该县致力于集聚茶业企业集群发展,投资10亿元建设祁红绿色产业园,目前已有天之红公司、祥源公司、谢裕大红茶公司等企业入驻。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建设,全县建成“祁春茶叶庄园”、“凫峰生态茶业观光园”等多处集祁红采摘、制作、观光为一体的祁红现代生态农业休闲基地。目前该县现拥有全国茶业百强企业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家,拥有“天之红”、“祁眉”等省著名商标10件。2010年-2015年“祁门红茶”公用品牌已连续 6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 黄山区:
以特色农业推进三产融合互动
黄山区是名茶之乡、竹子之乡,农业特色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该区坚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了良性互动。
依托特色农业资源,黄山区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并坚持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推动产业渗透、前后联动、要素聚集,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近三年全区累计新建、改造名优茶、花卉苗木、香榧等特色种植基地4.5万亩,野猪、野山鸡、蓝孔雀、大鲵等特种养殖形成一定规模,太平猴魁、樵山贡榧、太平湖有机鱼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市场影响力日益扩大,形成了以“一片叶、一枚果、一杆竹、一尾鱼、一朵花”为主导的五大特色产业。同时,该区以创建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将独特的农业资源、农业产品、农耕文化与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形成了环太平湖、环黄山、环城区三个乡村旅游集聚产业群,2012年该区被授予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屯溪区:
以特色休闲食品服务旅游
近年来,屯溪区立足区情,坚持以“服务城市、服务旅游”为农业发展方向,积极鼓励和扶持休闲食品产业发展,一批以资源为支撑、以生产休闲食品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推进屯溪区农业转型发展、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新亮点。
全区现有休闲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0余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超港”、“徽珍”、“黄山佬”等品牌相继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徽珍”、“众人之力”等品牌获“黄山名牌”称号。众多的休闲食品中,有蛋卷、月饼、桃酥等常规产品,也有徽墨酥、顶柿酥、云片糕等徽州特色传统糕点,还有新兴崛起的黄山烧饼、黄山茶干、徽饼等 “手信”、“伴手礼”,以及徽珍食品有限公司首家研发的食用菌脆片等,屯溪区的休闲食品已经成为最受游客青睐的产品之一。
休宁县:
打造山泉流水养鱼之乡
休宁县是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的发源地,有大小河流237条,塘库5000多座,水资源极为丰富。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生态和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山泉流水养鱼,着力打造“安徽省山泉流水养鱼之乡”,目前,该县流水鱼年产量已达1000吨,销售收入近4000万元。
山泉流水养鱼具有占地少、投入小、效益好、易管理的特点,休宁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将流水养鱼产业作为发展山区经济的重要手段和优先选项,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机制,并围绕标准化和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泉鱼宴、活鱼长途运输等课题开展研究,制定了3个地方标准,获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项实用新型专利,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该县还采取措施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开展“赏油菜花,品泉水鱼”系列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走徽州古道、观山水美景、尝泉水鱼美味的户外活动热潮。
徽州区:
蓬勃发展的“甜蜜事业”
安徽养蜂看黄山,黄山养蜂看徽州。蜂业是徽州区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已有500多年历史。全区现有养蜂专业户1268户、养蜂员2860人,蜜蜂11.7万群,占安徽省的四分之一。
近年来,徽州区以“高质量、大品牌、大市场”战略统筹蜂业发展,以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通过共建质量控制体系、齐抓科技经营创新、联合推进产业发展等方式,不断加强蜂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与扶持,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组织+基地+蜂农”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强化蜂产品质量监管和科技含量提升,先后建成皖南种蜂场、蜜蜂博物馆、养蜂人家、皖南中蜂资源保护等特色基地6个,走出了一条以“组织化运作、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品牌化管理、产业化经营”为核心的发展新路。去年,全区蜂产品生产总量达8900吨、加工销售各类蜂机具100余万套(付),实现蜂业总产值3.3亿元,其中出口产值800万美元。 2014年被评为“中国蜜蜂之乡”。
黟县:
探索优质粮油生产联合体新模式
黟县有农粮油生产联合体是一家由3家农业龙头企业、1家粮油联合社、6家专业合作社、21家家庭农场组成的粮油生产联合企业,拥有优质粮油种植基地12000多亩。
联合体以“黟县有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黟县徽源农业专业合作联社”为龙头,将黟县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联合在一起,通过整村土地流转形成连片规模,以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推广优良品种、科学施肥和先进种植技术,建立粮油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态种植示范基地;通过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行“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种植安排,统一机械化服务,统一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的措施,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提供从种植到加工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服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商超+电子商务”,积极拓展销售渠道,打造黟县“有农”优质粮油品牌。
歙县:
特色果品之乡渐入佳境
“三潭枇杷”,全国四大枇杷产区之一;“三口柑橘”,安徽省最大的柑橘产地;“宋村葡萄”,皖南生产面积最大、口碑最好……歙县月月有花、季季有果,安徽仅有。
多年来,该县高度重视水果产业发展,多措并举打造“安徽特色果品之乡”。县政府编制了水果产业化发展规划,颁布四条保障措施,先后引进枇杷、雪梨、柑橘、葡萄等数十个优良品种,通过培训、水果标准园建设等推动葡萄挡雨栽培技术迅速推广,在漳潭枇杷科技示范园建设节水灌溉设施,将水果产区全部纳入测土配方施肥范围,极大提高柑橘品质,县域内主要果种“三潭枇杷”、“三口柑橘”、“宋村葡萄”、“上丰雪梨”均已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目前,歙县水果生产面积6万亩,产量约4.8万吨,产值约1.5亿元。在2015年全省水果评比中,歙县产“美人指”葡萄喜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