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612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征进行测定,采用T检验、皮尔逊相关、方差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统计数据。结果:男女生的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之间无显著的差异(p>0.05)。神经质、内外倾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p<0.05)。典型内向型和内向倾向型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典型外向型的主观幸福感(p<0.05)。典型稳定型显著大于神经质中间型的主观幸福感(p<0.05)。不稳定倾向型显著低于典型稳定型、稳定倾向型、神经质中间型的主观幸福感(p<0.05)。典型不稳定型显著低于典型稳定型、稳定倾向型、神经质中间型、不稳定倾向型的主观幸福感(p<0.05)。内外倾、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结论:随着外倾以及情绪稳定程度的增加,主观幸福感的增加显著,提示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作用良好。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内外倾;神经质;精神病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265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主要是指个体按照自身的评价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和认知的全面评价。主观幸福感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感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很多研究表明人口学变量、情景变量、生活事件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低,与之相反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高。[1-3]文章通过分析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来探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本文来自文库分享网www.wkfxw.com
1材料与方法
1.1被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黑龙江省某高校学生为样本,发放问卷612份,回收问卷612份,其中男生309人,女生296人,平均年龄20.43±1.4岁,有效问卷605份,有效回收率为98.86?G。
1.2测量工具
(1)人格问卷(EPQ)。EPQ(艾森克人格问卷采用我国北方陈仲庚修订版)是一个包括3个人格维度量表(E、N、P)和1个效度量表(L)的自陈人格量表,回答“是”或“否”两种选择方式,共计85个项目。[4]
(2)主观幸福感量表(GWB)。采用段建华(1996)修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定,GWB),本量表包括18个项目,全国男性常模为75分,全国女性常模为71分,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重测信度为 0.873(p<0.001),效度为0.50(p<0.001)。18个项目中第1、3、6、7、9、11、13、15、16等题为反向计分项目。
1.3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7.0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包录入数据和进行数据管理,使用了T检验、相关分析、方差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数据统计方法。
2结果
2.1主观幸福感、人格特征在性别上的差异
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征(精神质、内外倾、神经质、掩饰性)在性别之间均无显著的差异(p>0.05),见表1。
2.2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内外倾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p<0.05),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而精神质、掩饰性与主观幸福感相关不显著(p>0.05),见表2。
2.3不同内外倾类型的主观幸福感比较
经过方差分析(F=2.726,p<0.05)结果表明不同内外倾类型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进行LSD比较得出典型外向型的主观幸福感显著大于典型内向型和内向倾向型的主观幸福感(p<0.05),见表3。
2.4不同神经质类型的主观幸福感比较
方差分析(F=9.802,p<0.01)结果表明不同神经质类型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进行LSD比较得出神经质中间型主观幸福感显著小于典型稳定型(p<0.05),不稳定倾向型主观幸福感显著小于典型稳定型、稳定倾向型以及中间型的主观幸福感(p<0.05)。典型不稳定型主观幸福感显著小于典型稳定型、稳定倾向型、中间型以及不稳定倾向型的主观幸福感(p<0.05),见表4。
2.5人格特征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分析
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内外倾、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为自变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多元回归,内外倾、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p<0.01,p<0.05),见表5。
3讨论
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征(精神质、内外倾、神经质、掩饰性)在性别之间均无显著的差异。李勇[5]对农林院校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结论提示,不同性别之间主观幸福感无差异,与本研究结论一致。而丁锦红[6]以及Mroczek D K[7]的研究表明不同性别之间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高彬[8]的研究显示“90后”大学生男女生之间的神经质、掩饰性存在显著差异。刘洋[9]的结果表明中学生男女生之间的神经质、掩饰性存在差异。孙润珠[10]等研究表明西安大学生只有大三学生掩饰性男女生之间存在差异,而大一的学生不存在差异。以上的研究与本研究结论之间均有不同,原因可能是样本群体差异以及抽样方式不同而产生的。
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内外倾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p<0.05),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而精神质、掩饰性与主观幸福感相关不显著(p>0.05)。尤瑾、郭永玉[11]以及张金荣[12]的研究得出与本研究一致的结论,而杨秀木等[13]和申正付等[14]也得出主观幸福感与精神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虽然本研究也呈现主观幸福感与精神质之间是负相关的趋势,但是未达到显著水平。典型内向型和内向倾向型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典型外向型的主观幸福感(p<0.05)。典型稳定型显著大于神经质中间型的主观幸福感(p<0.05)。不稳定倾向型显著低于典型稳定型、稳定倾向型、神经质中间型的主观幸福感(p<0.05)。典型不稳定型显著低于典型稳定型、稳定倾向型、神经质中间型、不稳定倾向型的主观幸福感(p<0.05)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内外倾程度的主观幸福感,以及不同情绪稳定类型的主观幸福感,结果表明外向程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不情绪越稳定,主观幸福感水平越高。 回归分析表明,内外倾和神经质两个维度对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内外倾量表得分越好,主观幸福感越高,而神经质量表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低。如果设内外倾、神经质为X1、X2,主观幸福感为Y,则可得回归方程为y=73.057+0.212χ1-0.168χ2。
参考文献:
[1]Campbell D,Converse P,Rogers W.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M].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1976,6.
[2]Argyle,M.Causes and correlates of happiness.In D.Kahneman,E.Diener,& N.Schwarz(Eds.), Well Being:The Foundations of Hedonic Psychology[M].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1999.
[3]Magus,K.,& Diener,E.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personality,life even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C].Paper presented at the 63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Midwe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Chicago,1991.
[4]吴均林,林大熙,姜乾金.医学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13-115.
[5]李勇,陈蒙蒙.农林院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4):619-620.
[6]丁锦红,王净.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状况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14-116.
[7]Mroczek D K,Kolarz C M.The effect of age on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on happines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550):1333-1349.
[8]高彬.90后大学生应对方式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4,10(29):69-72.
[9]刘洋.中学生人格特质、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29):35-37.
[10]孙润珠,郭力,彭正午,等.西安某高校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与人格特征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4):248-250.
[11]尤瑾,郭永玉.大学生人格、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1):65-69.
[12]张金荣,孙晓杰,杨红梅.人格特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中介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1):1371-1372.
[13]杨秀木,申正付,齐玉龙.人格特质、人际信任与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5(1):102-106.
[14]申正付,杨秀木,孙雪芹,等.人格特征、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2):30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