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分析了当前美国制造业发展的新竞争优势,旨在分析其对中国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措施,尤其是中国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措施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借助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突破制造业的产业瓶颈,在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前提下,尽快建立大自贸格局才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技术新优势;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高端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0.020
1 当前美国制造业发展的新竞争优势
1.1 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兴起,带动技术新优势
首先,无线网络技术增长快速,美国拟在五年内让其第四代网络覆盖率能够达到98%以上;其次,通过云计算来带动大数据时代,增强企业储存和数据处理能力,以此可以降低成本,尤其是通过大企业大量使用云计算,可以节省90%的费用;最后,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业,将数字和技术的结合来推动制造业重塑,3D打印机就是最好的说明。显然,美国的次轮再工业化战略是建立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条件之下,再加上其拥有的“先天优势”,如高收入的消费者群、畅通的信息渠道、广泛高效的分销网络、快捷便利的交易方式、良好秩序的市场环境以及个性化消费的条件,这些无疑会促成美国继续成为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的控制者。 copyright www.WKFXW.com
1.2 美国制造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美国回归制造业主要表现为以制造业信息化和服务化为核心特征的现代制造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这将导致直接从事生产制造的人数的减少,逐步实现少量“现代知识型员工”对大量“传统简单劳动者”的替代,这对中国而言就意味着制造业长期以来基于劳动成本低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将会加速弱化。
1.3 美国国内页岩气大规模开采后能源成本下降,支撑制造业资源优势
国际能源署在2012年11月份发布一份十分乐观的预测:到2017年美国将超过沙特成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到2035年美国将实现能源自给自足。页岩气的大量生产,一是导致了美国国内天然气的价格大幅度下跌,页岩气开发带来的能源价格下降,大幅度降低了制造业成本;二是提高了美国的能源自给率,使美国的能源自给率从2005年的69.2%上升到2011年的803%,这是美国1993年以来的最好水平;三是页岩气的开采需要建设很长的产业链,开发所需的巨大投资会直接拉动国内经济,并创造出大量就业机会。
1.4 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进入经济调整期普遍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成本优势
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报告估计――到2018年,美国制造的成本将比中国便宜2%-3%。很显然,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些国家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在逐渐下降乃至消失,而对于“中国制造”若不积极创新,一方面很难和这些更低成本国家抗衡,另一方面最终还会导致中国制造业陷于低端环节的“泥沼”,这必将是中国制造业未来提升竞争力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而反过来却为美国回归制造业的继续实施提供了良好契机。
2 美国制造业优势对“中国制造”,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2.1 美国将抢占全球产业链关键环节,对“中国制造”提升国际竞争力形成障碍
美国回归制造业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究其本质是提升“中国制造”迈向高端价值链的难度。有可能美国会通过美国回归制造业再次占领制高点,对中国提升国际竞争力形成挑战。尤其是美国回归制造业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结合,将可能使其在科技、信息、资本等方面长期积累的优势进一步强化,抢占全球产业链关键环节。
2.2 美国构建超大规模自由贸易区,以此削弱中国制造业国际贸易利益
美国全球展开战略布局,无论是TPP还是TTIP,美国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国际贸易、投资金融、资本市场、高新技术、新能源、农产品等制定新的国际规范和规则,这意味着中国将有可能面对全新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贸易与投资秩序,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处于战略守势和两难境地。据分析,到2025年,目前11国参与的TPP将会为美国带来240亿美元的收入,为目前11个TPP成员国总共带来740亿美元收入;还会导致中国的收入损失210亿美元,因为TPP将会让亚洲其他出口国以更有利的条件进入美国市场。
2.3 通过更加频繁的贸易摩擦与争端,试图遏制中国制造业高端产品的海外出口
制造贸易摩擦是美国试图用来遏制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惯用手段。美国政府为保护国内制造业,遏制中国产品竞争力,会采取更为严厉的多重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加强在关税审查、食品安全、盗版、不公平出口补贴、融资等方面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的监督和审查。
2.4 通过对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限定,削弱中国制造业海外扩张的竞争力
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美国通常所采取的保护措施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拒绝,往往以国家安全为由或是产业安全为由;二是间接拒绝,即通过“中国威胁论”制造舆论,以提高我国制造业海外并购的难度与失败率。今后美国回归制造业的实施势必需要更多的市场资源与显著优势才能得以长期支撑,所以必然会担心中国制造业的对外投资与海外拓展会抢占与瓜分资源优势,尤其担心中国制造业海外快速崛起而引发的其全球价值链的利益威胁,而中国对美投资快速增长的势头显然会引起“美国力量”的高度警惕。可以预计,今后美国对来自中国的投资会更加谨慎、严格,这会进一步增加我国制造业海外并购与投资的难度。
2.5 盈利能力及品牌地位方面,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与美差距太大
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每生产4台电脑,就有1台出自我国,但其利润的大部分被英特尔、微软等公司所获,我国企业赚的只是一点加工费。从中间投入贡献系数来看,发达国家1个单位价值的中间投入大致可以得到1个单位或更多的新创造价值,而中国只能得到0.56个单位的新创造价值;中国制造业产品主要以低端为主,附加值不高,增加值率仅为26.23%,比美国、日本及德国分别低22%、22%和11%,出口的也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含量低的产品。 2.6 从研发投入比较来看,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亦面临较大障碍
美欧发达国家长期以来积累的研发优势使其抢占了技术制高点,其借此在各种技术指标上设定的所谓“国际标准”,更是对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形成了较大挑战。虽然我国研发投入规模占GDP比重从1995年的0.6%逐步提升到2011年的1.6%,但2013年我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1%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左右;我国科研进步对GDP的贡献率只略高于30%,远低于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说明与美国仍有一定差距。同时目前在全球研发投入排名前50的企业中有18家为美国企业。美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研发投资者,通过高研究水平保持世界竞争力。
3 当前“中国制造”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措施建议
3.1 加大创新投入,推动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尽管全球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焦点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的竞争上,但目前并未形成完整的国际分工格局,尤其是来自于产业技术方面的竞争,各国整体技术差距还不大。我国在航天航空产业、高铁等方面依然具备产业竞争优势。因此为了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势必应加紧扶持战略新兴产业,以此带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上下游的规模产出与集群化效益,特别加大投入卫星应用、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海洋工程、医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2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009年中国与美国的GDP分别占世界的8.6%和24.3%;而同年中国与美国消耗的煤炭分别占世界的46.9%和15.2%;同年中国与美国消耗的石油分别占世界的10.4%和21.7%。由此可见我国制造业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但美国制造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却显著超过我国,约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的22.83倍,而差距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技术创新的结果。所以,当前中国制造业的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尽快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党的十八大目标是要实现城乡人均收入翻一番,这样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必然的,这对于我国加工制造业的影响必然也会加大。
3.3 进行充足的资本投入,促进我国制造业跨国公司海外投资的顺利拓展
当前美国制造业能居于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主要是因为其本国的跨国公司遍布世界各个角落,能够不断通过跨国公司这样的微观经济体获取各个东道国的资源与市场,与此同时借助分布在各国的跨国公司的触角对东道国的制造业企业进行兼并收购,谋取全球利益最大化。所以可以看出,美国也是不断借助于本国跨国公司的力量利用国际市场挤压“中国制造”的产品,另一方面又利用对中国本土的投资来加大产业控制度。所以当前形势下,尤其是面对美国的再一次制造业回归,我们需要强力推进我国制造业跨国公司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必须“走出去”,通过“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来壮大中国制造业跨国公司的创新实力。
3.4 进一步巩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夯实制造业基础
目前,我国在传统加工贸易产品领域占有很高的国际市场份额。例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其60%以上的体育用品和全部的烟花都是中国制造。目前从全球看,对于传统产品的需求仍然很大,特别是我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所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并不是要替代传统产品,重点是运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品质量与档次,而为了提高传统产品的高附加值,就要求传统产品在生产环节需要重视新工艺、新功能、新技术、新原料的开发创造与应用吸收。
3.5 建立大自贸格局
大力推进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的谈判,打造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升级版。努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周边尽快建立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大自贸格局。对美国极力推动的TPP和TTIP,要将其纳入中国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全球、长远视野进行全面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唐志良,刘建江.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负面影响[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大学学报,2012,(08).
[2]郭进,杨建文.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