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学术论文 >
浅析礼县博物馆“礼县秦文化文物展”设计思路与得失
[摘要]举办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早期秦文化是近年学
下载文档 (80KB )
无病毒,无广告,无恶意插件
文库信息
  • 资料大小:80KB
  • 资料语言:
  • 下载次数:
  • 文档格式:DOC
  • 打开方式:
  • 文库授权:免费下载
  • 更新时间:2016-12-16
  • 应用平台:WinXP/Win8
  • 文库星级:
  • wkfxw.com(拼音缩写)提供!

分享到:

0%
(0)
0%
(0)
  [摘要]举办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之一。早期秦文化是近年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礼县博物馆举办“礼县秦文化文物展”是对学界研究成果的展现。本文就“礼县秦文化文物展”按秦族、秦古国、秦诸侯国、秦帝国这一发展脉络的设计思路作一论述,并对其成败之处进行探讨。

  [关键词]早期秦文化;“礼县秦文化文物展”;礼县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8-0074-02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藏品与观众的沟通桥梁,是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载体,也是博物馆实现与社会公众对话交流的主要方式。故而举办出视角独特、创意新颖、充实精美的陈列展览是每家博物馆的永恒追求。然而,要举办出一个成功的陈列展览,涉及众多因素与程序,如展馆客观条件、藏品丰富程度、选题的角度、展览的设计思路等。本文就礼县博物馆“礼县秦文化文物展”的设计思路及其得失作一探讨。
  一、举办“礼县秦文化文物展”的条件和必要性
  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是秦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是秦国第一个都城西垂所在地。商末,嬴姓首领中??“在西戎,保西垂”;西周中期,“非子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因养马有功,被周孝王封于秦地;非子曾孙秦仲被周宣王封为大夫,后秦庄公又受封为西垂大夫;公元前770年,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邑有功,秦被封为诸侯,建都于数百年来一直生活战斗的祖邑西垂(今礼县东北),500多年后影响了我国重大历史进程的秦王朝即源起于此。
本文来自文库分享网www.wkfxw.com

  20世纪20 年代,著名的青铜器“秦公簋”出土于礼县红河镇。20世纪90年代初,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惨遭大规模盗掘,出土青铜重器百余件,器铭多有“秦公作铸用鼎”、“秦公作铸用壶”、“秦公作宝簋”等。1994年2~1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大堡子山被盗掘的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春秋早期大墓2座,车马坑1座和9座中、小型墓葬。1998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礼县博物馆对大堡子山东南相距3公里的赵坪村圆顶山秦墓地进行了发掘,清理了几座中型墓葬,证实这是一处年代偏早的秦国贵族墓地。2004年上半年,早期秦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课题组重点调查了礼县西汉水上游地区,新发现数十处早期秦文化遗址。2004~2005年,课题组发掘了礼县县城以西的西山坪早期秦人聚落遗址以及鸾亭山汉代皇家祭天遗址。2006年,重点调查、钻探和发掘了大堡子山遗址,可以确定大堡子山遗址就是秦国早期都城和秦公西陲陵墓区之一。
  秦帝国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秦族、秦国历史、秦文化对研究中华文明乃至中国国家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故而伴随着这些重要发现,国内外学术界掀起了早期秦文化研究热,对于大堡子山大墓所出秦公铜器的年代以及大墓墓主、及大堡子山等早期秦文化遗址的性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然而作为收藏和展示早期秦文化文物和推介相关研究成果的主要机构――礼县博物馆,因展厅面积小,一直勉为其难。为了更方便学者们进一步研究早期秦文化,也为了把近20年的早期秦文化考古及学术研究成果直观地呈现给大家,把历史资源开发成旅游资源,带动地方文化经济的繁荣和发展,2008年,礼县政府决定另选址重建礼县博物馆,“礼县秦文化文物展”也开始筹展。
  二、“礼县秦文化文物展”设计思路
  “礼县秦文化文物展”的展示时段为商朝末年至秦朝覆灭。在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秦帝国虽然短暂,但却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秦帝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其所创立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郡县制度,以及车同轨、书同文等经济、文化制度为汉帝国所继承,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秦帝国只是秦历史发展中的最后阶段,秦帝国的诞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看,秦族早在夏商时期就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西周时期已经建立了部族方国,东周初年被封为诸侯国,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壮大,至公元前221年终于剪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秦帝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指出,中国古代文明和国家经历了古族、古国、方国和帝国的发展阶段,而秦族、秦古国、秦诸侯国、秦帝国的历史正提供了这样一条完整的不可多见的发展链条。基于此,“礼县秦文化文物展”决定就按秦族、秦古国、秦诸侯国、秦帝国这一发展脉络为主线,以西山遗址、大堡子山遗址和圆顶山遗址出土文物为主,重点展示西周至春秋的秦早期文明,但依然照顾秦族、秦古国、秦诸侯国、秦帝国整个脉络发展的完整性。
  “礼县秦文化文物展”依据这一思路共设计了三个单元,分别命名为“牧马西垂 屏卫周室”、“襄文建功 礼乐文明”和“车马扬威 东进关中”。
  第一单元“牧马西垂屏卫周室”主要讲述的是秦诸侯国建立前的历史,对应着秦族、秦古国两个发展阶段,历史时代为商末至西周晚期。考虑到要准确直观地反映西周时期秦人在西汉水上游的生存状态,不得不提与之有太多纠葛的戎人集团,于是专辟一组来介绍寺洼文化的情况。同时,礼县鸾亭山遗址考古发掘发现也有西周时期早期秦文化的遗存,故而又为鸾亭山遗址专设一组。所以,第一单元共分三组:“西周时期的早期秦人”、“寺洼文化”、“鸾亭山遗址”。
  第一组“西周时期的早期秦人”主要说明嬴秦人大约在商末已活动在甘肃东南部一带;周朝建立后,与商人关系亲密的嬴秦人被贬为“御奴”,为周朝抵挡西戎;西周中期,嬴秦人的活动中心已明确在今甘肃礼县西汉水上游的 犬丘(西垂);其首领非子因在犬丘牧马出色,被周孝王重用,并封为附庸,赐以秦地;从此,秦人渐强,真正担当起了抵御西戎、屏卫周室的重任;在与西戎的战斗中,秦人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开始迈向了立邦建国的道路。展出器物主要以西山遗址出土西周时期文物为主。
  第二组“寺洼文化”旨在说明寺洼文化距今约3600~2500年,其遍布于兰州以东的甘肃中部、东部和南部,其中心区域在洮河中上游和泾河、渭河及西汉水流域;据考古显示,西汉水上游的寺洼文化与周秦文化同时并存,且两种文化亦交错分布,秦戎关系紧张而微妙。   第三组“鸾亭山遗址”介绍2004年和2005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钻探和发掘,发现灰坑、祭坑和建筑基址,出土玉器、骨器、瓦当70余件(组)和大量的陶片、瓦片及散水石,年代大约相当于西周至汉代;《史记》载,秦襄公建西??而祭白帝,该遗址极有可能就是西??或西??的一部分。
  第二单元“襄文建功 礼乐文明”上承第一单元内容,讲述秦受封为诸侯国后的历史,对应在历史时代上为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秦襄公因护卫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被封为诸侯,建都西垂(今礼县东北部),秦国正式建立。襄公的继承者文公,继往开来,东拓疆土,设立史官,教化百姓,礼乐文明在秦国盛行,昔日与戎狄杂处的“蛮夷之邦”,已成为与东方诸国平等的诸侯国,为其称霸西戎,进而统一全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一单元主要展出大堡子山遗址和圆顶山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精品,以展现秦到诸侯国阶段的兴盛和辉煌。此单元按文物出土地可分“大堡子山遗址”和“圆顶山遗址”两组。
  第一组“大堡子山遗址”强调大堡子山遗址是礼县秦文化,乃至甘肃秦文化遗址中最重要、最富有意义的遗址,是秦人在西垂活动发展的集中反映和见证;该遗址发掘发现两座秦公大墓、两座车马坑、一座祭祀乐器坑和400多座中小型墓,还有一座大型府库建筑基址和城墙遗址,内涵极其丰富,为早期秦史的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材料.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组“圆顶山遗址”介绍圆顶山遗址与大堡子山秦公墓地隔河相望;在此遗址共清理四座墓葬和一座车马坑,出土了一批精品文物。据判断,它们应是春秋中晚期秦国的贵族墓及其陪葬车马坑。
  第三单元“车马扬威东进关中”讲述秦建立诸侯国后,励精图治,迁都关中,进而统一全国,建立秦帝国的阶段,对应在历史时代上为春秋后段至秦朝。秦人在与强大戎人的反复较量中,练就了尚武好战,积极进取的精神;战车、战马、兵器和战争是秦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其反映的是秦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开拓进取的性格特征;基于此,秦人屡迁都邑,向东拓展;秦穆公称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秦孝公时商鞅变法,国力大增,终至秦始皇成就了统一全国的一代伟业,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王朝。这一单元分为“车马兵戈”和“天下一统”两组。
  第一组“车马兵戈”主要展出车马器和兵器,旨在说明秦人之祖善于驯兽驾车,到周朝时秦人继承了其先祖的特长,车马用具堪称精良;同时,各式秦国兵器的展出,直观反映了秦国的战争文化。
  第二组“天下一统”通过图版等辅助展品讲述战国晚期秦国变法图强,远交近攻,逐一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并建立秦帝国的史实,让整个展览气完神足。
  三、“礼县秦文化文物展”设计得失
  “礼县秦文化文物展”是全国第一个完整讲述秦从秦族、秦古国、秦诸侯国到秦帝国的固定陈列,展览的三个单元按时间顺序前后相承,环环相扣 ,较好地展现了秦人从“御奴”到附庸,再到大夫、西垂大夫、诸侯,最终称帝天下的全过程,把秦的发展从源到流有头有尾地呈现了出来,达到了设计目的。
  然而,“礼县秦文化文物展”的缺陷也显而易见。首先,整个展览重前轻后,即西周、春秋时段的比重太大,占全部展览的3/4强,当然这与秦人在礼县活动的时段和遗存文物有关,但对战国时段的轻描淡写,尤其战国阶段秦国重要文物的缺少,使整个展览显得头重脚轻,有虎头蛇尾之嫌。其次,在部分单元小组的设计上略显混乱,比如第一单元第三组“鸾亭山遗址”就显得比较突兀。“鸾亭山遗址”设计初衷为鸾亭山遗址上有秦人西周时期的遗存,然而事实上在鸾亭山遗址上考古所得、并能上展的文物多为西汉时期的皇家祭天玉器,如此前面是西周时期的器物,接着是西汉时期的器物,时代相差太大,虽然这两组器物间有内在逻辑联系,但也给参观者带来了不必要的思维干扰。
下载地址
您的IP建议您使用电信下载点
最新评论
选择评论类型: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关于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文库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