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好人事迹材料
内容来自www.wkfxw.com
刘发奎1976年参军入伍,1979年在保卫祖国南疆战斗中,被敌人子弹射穿口腔并打落四颗牙齿、重伤肩胛骨。1980年,他立下战功荣归故里,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一名伤残老兵的精彩人生,在日常的生活中演绎着一名天长好人的动人故事。
一、热爱食品事业,无私奉献。
刘发奎退伍后服从组织安排,在食品基层的工作岗位上,从头学起,从头干起,一干就是36年。
自他来到金集食品站,先后干过食品站保管员、门市部主任、食品分公司书记等职,无论身任何职,他都以革命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刘发奎任金集食品站待业青年主任时,带来20多名青年办起三产,不仅解决了青年的就业问题,还为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现如今,当年的青年大部分已成为乡镇食品站长和义务骨干,为镇村建设添砖加瓦。他走上食品基层领导岗位后,更是严于律己,身先士卒,不仅将公司业务做有声有色,还善于做好职工的思想,带领老职工做好传帮带,公司职工亲如家人,素质得到了整体提高。
二、投身国防宣传,无怨无悔。
“咱身残了,可志不能残”,抚摸在战场上赢得的两枚军功章,刘发奎决定克服一切残疾障碍,当一名业余国防宣传员。
三十多年来,每逢清明、“七一”、“八一”、全民国防教育日等重要节日,他都主动深入周边三十余所中小学,为师生们开展国防宣传
教育。一身旧军装,一辆老式自行车,一到约定的日子,师生们总能在校门口看到这名宣传员爷爷的身影,风雨无阻。
除了到学校开展国防宣传,刘发奎还义务参加每年镇武装部的征兵宣传工作,用自己的情深近日鼓励适龄青年参军报国。镇上在企业工作的小黄,工资丰厚又是家中独子,民兵营长上门做工作时家人怎么也不同意孩子去参军。刘发奎了解情况后,先后三次上门现身说法,反复宣讲当兵的好处,最终使得一家人支持孩子报名参军。新兵入伍后,刘发奎还不忘与小黄保持联系,鼓励他刻苦训练,安心服役。一年后小黄不仅荣立三等功,还顺利考取了军校。喜讯传回家乡,小黄的家人拉着刘发奎的手连声道谢:“要不是老英雄上门鼓励孩子参军报国,哪有孩子今天的好日子!”
曾有人劝他:“你身体残疾,又不拿学校一分钱,何必这样辛苦?”他非常严肃说:“和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友们相比,我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我只有做好国防宣传教育,才对得起战友、对得起国家!”
三、全力扶贫帮困,奉献真心。
在平常生活中,刘发奎总是助人为乐,以他人为重,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积极主动扶贫帮困。
2008年汶川地震,他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捐物,还主动联系天长籍战友、同事和同学,共同为受灾群众奉献爱心。
2013年春节,他从朋友处得知刚建成投入使用的金集敬老院设施和物资不齐全,立刻就将金集镇党委政府送来一千元的残疾军人慰问金送到了敬老院,还自费为敬老院内的五保老人带去了一百条毛巾
和洗衣粉。
家住金集的小陈,父亲五十多岁患肝癌去世,留下小陈母子相依为命。好不容易日子过得稍微顺遂点,三十七岁的小陈也被查出患了肝癌。为了给小陈治疗,家里花光了最后一分钱,还欠下了许多外债,天价的治疗费成了压在这个农村家庭上方的巨山。刘发奎自己捐了一千元,还多方奔走,到政府和企业为小陈筹集治疗费。当他把筹集到的资料费送到小陈家里,病重的小陈问他:“刘叔叔,我与你一不沾亲二不带故,你为什么这么帮我?”刘发奎说,“虽然我们并不认识,但是知道你有困难,我有能力,总要尽力帮上一帮的。”小陈最终没能康复,但却一直感激这个充满爱心的“刘叔叔”。
身残而志不残,刘发奎以一颗朴实无华的爱心,温暖他人,回报社会,他用三十六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天长好人的平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