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学术论文 >
关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出版物编校质量的思考
摘 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我国出版业及编校工作面
下载文档 (80KB )
无病毒,无广告,无恶意插件
文库信息
  • 资料大小:80KB
  • 资料语言:
  • 下载次数:
  • 文档格式:DOC
  • 打开方式:
  • 文库授权:免费下载
  • 更新时间:2016-12-02
  • 应用平台:WinXP/Win8
  • 文库星级:
  • wkfxw.com(拼音缩写)提供!

分享到:

0%
(0)
0%
(0)
  摘 要: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中,我国出版业及编校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图书市场需求越来越细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电子书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网络出版以新的姿态参与到出版企业竞争中。但是无论是传统出版业还是网络出版,出版物的编校质量对出版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因为它关系着出版企业自身竞争力,还因为出版社承担着传播文化的社会责任。本文主要根据新旧媒体融合发展时期,我国图书编校工作的现状来分析当前形势下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原因,进而从出版社和编校工作者这两方面来着手,提出相应的对策,来保障出版物编校质量的合格。

  关键词:出版物质量;编校工作现状;途径
  一、出版物质量及编校工作现状
  (一)出版物质量现状
  2015年3月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查处并通报了“出版物质量专项年”少儿类、教辅类及其他类别4批次共51种编校质量不合格图书,并按照相关规定给予出版单位警告的行政处罚。在这次抽检的469种图书中,合格率为89.13%。尽管各部门、出版社经营管理者、编辑和校对都很重视编校质量,但是出版物的编校质量抽查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
  从内容质量来看,我国出版物的整体水平正在提高,无论是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在传播西方文明方面,都涌现出一批精品力作;从编校质量来看,由于当前出版物数量增多,整体编校质量进入一个相对不稳定的波动期。从总体来看,学术文化、畅销书和中小学教科书的编校质量比较有保障,而一部分教辅、养生和少儿图书的编校存在着把关不严甚至粗制滥造的现象;从印刷复制质量来看,在新技术和数字化时期,出版物的印刷复制量呈现高涨势头,图书的包装设计也越来越精致。另外,由于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出版物数量快速增长,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使得出版物结构性过剩与短缺、低水平重复出版等问题不断出现。 copyright www.WKFXW.com
  另外,基于新媒体发展时期网络出版物的市场需求,我国已有很多出版社和众多期刊建立自己的网站,发布图书信息、期刊简介等进行网络宣传。网络出版也是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中的产物,作为一个新兴产物还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但即使还不能算一个成熟的产业,只要是出版物,都应该在保证其编校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出版,所以,网络出版物的编校质量也是出版企业的职责。
  (二)编校工作人员现状
  “转企改制”使得出版社编校人员不足的现象,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不仅体现在对编辑的利润考核指标上,在成本控制方面,编辑入职的资质门槛降低了,在一些中小出版社,编辑队伍以没有出版从业经历和职业资格的新人为主,加之出版周期缩短,忽视了对编辑队伍的培养和培训,甚至编辑人员与校对人员的工作分工被突破。过去,编辑人员的职责主要是选题策划、书稿编辑。现在一些出版社打着“精简机构”的理由,撤掉了专业的校对机构,将校对人员安排到编辑室,既校对,也编稿。原先的编辑人员,既编稿,也校对,即“编校合一”的运作方式,这样便无形中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给编校质量的保障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校对主体日趋多元化,社外校对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传统的校对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加之由于书稿介质电子化,传统校对的客体―原稿和校样重叠了,这样,“校异同”这一校对工作的功能便处于次要位置,“校是非”成为主要功能,而“校是非”是一种思想、文化的再创造活动,需要充分调动校对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掌握和激活校对者的学识储备。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三校一读”工作,即出版物至少要经过专业校对员经过三个校次和通读检查,现在一般在人工校对之后进行,可利用先进的校对软件,比如“黑马校对软件”,顶替一个校次,人机结合也是现在校对工作坚持的制度之一了。如果使用得当,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够保障编校质量。
  二、提高出版物编校质量的途径
  首先,选题论证制是从书稿源头把关编校质量,原稿、作者及市场调查这一些因素都影响着后续的编辑加工,直至书稿的印刷出版。作者撰写的书稿是图书编校工作的基础,作者的学术水平和素质,都将对出版物的质量有决定性作用。有写作经验、高知识水平、高素质的作者队伍,原稿经过细细打磨和推敲,相对规范的原稿,质量相比较而言是比较高的,这样编辑便可以有效地制作出高水平的出版物。另外,提前做好市场调查,论证选题,有利于书稿印刷出版后,不至于积压库存,这也是新旧媒体融合发展时期,出版社经济效益的来源。
  其次,书稿的编辑加工过程必须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在出版企业改制和新媒体时代,应该加强和巩固这一制度,这是图书编校质量的重要保障。出版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各项制度,并监管和严格执行,平衡出版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也应该结合出版社及书稿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保障制度,把质量保障工作做在图书开印、出版及上市之前,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出版社也应加强制度执行的检查力度,不能使一些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第三、在新时期,为了编辑能够策划出更多优秀的选题,集中团队的力量进一步提高图书内容质量,必须加强外编和外校队伍的建设。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社外编辑和校对队伍,既要注重外编人员的教育经历、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也要注重长期稳定地从事编辑加工的人员,避免因为频繁更替编辑而出现的图书质量下降的现象,落实外编管理制度。另外也要做好外编上岗前的培训工作,毕竟外聘人员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熟悉网络技术,但是编辑业务知识有所缺乏,可以通过讲座、学习编辑加工的书稿样章等形式多样的培训,使得他们了解出版规范,进而培养成为一批业务熟练的编辑和校对。建立和完善社外编辑考核制度,加强对外编人员的管理和工作考核,将其稿件质量与薪酬挂钩,提高社外人员的责任意识,并保障图书的编校质量。
  最后,编辑加工是编辑按照出版的要求,对审稿后决定采用并经作者修改完善后的书稿进行检查、修改、提高等工作的总称。编辑加工是图书编辑量最大的工作,也是保障图书编校质量的核心环节。而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从政治性、科学性、文化积累性和可读性等方面对书稿做出总体判断。在这一环节,如果编辑的修改意见的提出未能全面,文字表述方面的差错没有得到恰当地处理,会严重加大后期编校工作的压力。所以,编校人员应提升自己的政治、思想以及专业水平,特别是确保编者自身与稿件类型的专业对口,使书稿在编辑加工前得到完善。另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时代,还要求编辑要熟悉网络出版技术,善于利用社交网站和各类图书阅读网站,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和抉择出有能力的作者,选择有市场的图书进行策划编辑甚至出版。(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 杜毅漫.新形势下提高图书编辑加工质量的途径[J].当代人,2013.09.
  [2] 孙江莉.图书编校质量下滑的原因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7.
  [3] 孔军.提高图书编校质量应做到三“为”[J].出版参考,2014.
  [4] 王於良.当前编校质量问题把脉与救治[J].中国编辑,2009.05.
  [5] 健文.出版物质量问题的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编辑之友,2013.01.
  [6] 李琼.“有心”“无心”都不“误”―图书编校质量的现状和对策[J].编辑学刊,2015.
下载地址
您的IP建议您使用电信下载点
最新评论
选择评论类型: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关于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文库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