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学术论文 >
高中生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感研究
【摘要】习得性无助感是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
下载文档 (100KB )
无病毒,无广告,无恶意插件
文库信息
  • 资料大小:100KB
  • 资料语言:
  • 下载次数:
  • 文档格式:DOC
  • 打开方式:
  • 文库授权:免费下载
  • 更新时间:2016-11-28
  • 应用平台:WinXP/Win8
  • 文库星级:
  • wkfxw.com(拼音缩写)提供!

分享到:

0%
(0)
0%
(0)
  【摘要】习得性无助感是指有机体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的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这一理论为动机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并广泛用于教育和临床。本研究将英语学习策略、英语自我效能感、英语学习归因与习得性无助感的关系。

  【关键词】高中生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感结构;影响因素
  一、高中生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感与英语学习策略的关系
  高中生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感与学习策略总体、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呈显著负相关,与交际策略的相关稍低,但也达显著。学习策略高、低分组的习得性无助感差异比较表明,英语学习策略总体、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交际策略、情感策略上高分组的无助感显著低于低分组的无助感。英语学习策略能较好地预测高中生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感。掌握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前提。英语学习策略与英语学习成绩水平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比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更常使用学习策略。学习成绩越好,使用策略的频率越高;还有研究表明,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在英语学习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具备元认知方法的学生实际上是学无方向的人,他们不能检查自己取得的进步,不能确定未来的努力方向,善于学习的人与不善于学习的人的区别之一是前者经常把认知和元认知策略结合起来使用,并且互为补充。情感策略对其他策略的应用具有导向作用,同时其他策略又可以反作用于情感策略,促进积极情感态度的形成。本研究结果表明,英语成绩与无助感的相关极其显著。而且,还有研究表明,女生比男生使用的策略种类更多、频率更高,这也是女生的英语学习无助感低于男生的原因之一。 copyright www.WKFXW.com
  二、高中生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感与英语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英语自我效能感是指学习者对自己能否掌握英语学科的知识所需学习能力的信念。本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感总体及各个层面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效能感高、低分组的习得性无助感差异比较表明,高分组的无助感显著低于低分组。英语自我效能感能较好地预测高中生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感。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假设。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在学习困难面前,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信心十足,情绪饱满,富有挑战精神,体验到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水平低,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对自己的能力持怀疑态度,垂头丧气,充满着紧张、焦虑和恐惧;过度焦虑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往往会产生挫败感,对英语失去兴趣、丧失自信心。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自我效能和学习策略呈显著正相。中学生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关系,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不仅通过学习策略间接影响学习成绩,而且也直接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在英语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还可以有效防止习得性无助感的形成。
  三、高中生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感与英语学习归因的关系
  高中生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感与英语学习归因的相关检验表明,归因及各个维度与无助感呈显著相关,不良归因倾向愈强,无助感得分愈高。英语学习归因能较好地预测高中生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感。归因理论与英语学习有着十分紧密的相关,学生在英语学习成败的自我归因中,能力归因最能预测学习成绩的变化,而将成功归因为运气和将失败归因于努力,则与英语成绩成负相关。因为如果把优异的成绩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将会激发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如果学生将优异的成绩归因于运气,他们便可能心存幻想,希望下次再碰上好运气,学习动机就会减弱。如果学生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这就可以预测,他们以后会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因为努力是自己可以调节和控制的。张丹菊,孙莉莉(2008)研究了归因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结果发现,学生对学习成败不同的归因倾向对其学习兴趣、成绩期待及学习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许多高中生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感的形成,正是由于在学习中习惯于将失败归因于运气差、能力不够,将成功归因为运气好而造成的。教师如能引导学生正确归因,避免不良归因倾向,也可以防止无助感的形成。
  四、高中生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感研究的启示
  对于高中生来说,英语学习当是重中之重,一方面因为时代飞速发展,熟练掌握英语确为时代所需,另一方面,高考压力也必然存在。学生课业繁重,英语教师如果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避免无助感的形成,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帮助学生学好英语,同时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未尝不是一件幸事。由于城乡学生的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感差异显著,作为教师,应该关注来自不同地域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我国,由于目前城乡差别仍然存在,来自乡镇和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英语学习“弱势群体’’,需要我们老师更多地引导、指点和帮助,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无助感倾向也很明显,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克服其英语学习畏难情绪,改变其错误认知,矫正不良学习行为,激发其英语学习动机,任重道远。英语学习策略、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以及英语学习归因影响着无助感的形成,这为给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大钧,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0―10l
  [2]周国韬,习得无力感理论浅析【J】,心理科学通讯,1988,6::47--51
  [3]刘志军,钟毅平,习得无助感理论发展研究的简评,心理科学,2003,26(2):374_-375
  作者简介:文佳,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地址
您的IP建议您使用电信下载点
最新评论
选择评论类型: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关于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文库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