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体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消费力量。然而,在银发消费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老年消费群体的特殊性,一些不良商家打起了歪主意,侵害老年消费者利益的事件层出不穷,让老年人十分受伤。
骗局翻新:假邮包骗快递费
“由于您经常电视购物,我们决定回馈给您一块玉坠,跟您核实一下住址情况。”在个人信息核对成功之后,家住河北省保定市的马女士“如约”收到了玉坠,不过为此付出了48元邮费的代价。后经鉴定,此玉坠仅值3元。
马女士平日在家,习惯看购物频道,偶尔也买过购物频道推荐的小商品。大约在一个星期前,马女士接到了一个号码归属杭州市的电话,称他们是购物频道的客服,并准确说出马女士的家庭住址和个人信息,希望核实一下并及时送上免费赠送的价值1000元的玉坠。“当时我也犹豫了一下,就怕是骗子,所以我特意问了一下是否收费,对方称是免费赠送不收一分钱。”在核实个人信息后马女士便静候佳音了。3天后,快递将邮件送到了马女士手中,并要求承担邮费48元,马女士想也没想就签收了快件。
可当马女士打开包装仔细检查时才发现玉坠很轻,经鉴定该玉坠为仿制品,市场价格仅3元。“再次拨打所谓的客服热线,则提示没有这个号。想不到自己还是上了当。” 本文来自文库分享网www.wkfxw.com
保健品乱象:破财又伤身
近日,家住天津市的市民于女士心情很糟糕。之前,她由于轻信某保健品厂家的宣传,为患糖尿病的丈夫买入了二十多万元的保健品,“厂家宣传说是能降糖、降压,还能替代药物疗效,安全、无副作用,不伤身体”。
听信厂家的忽悠,于女士就让丈夫开始服用该品牌的保健品。刚开始,效果果然“显著”,血糖降了不少,“甚至停了药物后也没出现反弹”,这让于女士一家十分高兴。可好景不长,于女士丈夫的身体突然出现紧急状况,送到医院经过抢救才保住了性命。通过医生的解释,于女士才知道自己上了当。如今,面对屋里堆积如小山般的保健品,退赔无门,让于女士欲哭无泪。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很多老年人基于健康长寿的保健考虑,购买保健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一些保健食品在销售过程中,夸大疗效、冒充药品误导消费者的现象屡见不鲜,很多老年人屡次上当却始终沉迷其中。
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主任卢明生分析说,老年人消费之所以更容易“受伤”,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有健康方面的迫切需求,但是应变、防范能力降低,在很多不良厂家的虚假宣传面前,很容易失去理智,成为骗子的目标;二是一些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骗局花样翻新,让人防不胜防。
据业内人士介绍,现在很多虚假保健品的销售模式多变,让老年人很难防范。其中,最主要的采用以下几种方式:电话营销,利用白天老年人独自在家的时间段,通过入户电话进行推销;在老年人聚集的场所以“免费义诊”等形式宣传;主打亲情牌,通过“药托”的现身说法,诱使很多老年人上当受骗;利用小恩小惠,隔三差五送点小东西,打动老年人,使其放松警惕乖乖就范。
盲目理财:看似稳健实则屡受骗
今年春节后,已经退休的常敏在贵金属公司销售人员不断电话“轰炸”下,从起初的不相信逐渐变成了有些怀疑,直至最后在资金翻倍的承诺后开始深信不疑。
对贵金属投资一窍不通的常敏在广东一家贵金属公司开设账户。然而,等待她的并不是想象中的资金翻倍,几天后就爆仓(爆仓指亏损大于你账户里的保证金)而强制平仓(即当赔钱时,必须要补充保证金,否则交易所或公司为了不受损失强行把期货合约卖出)。常敏并未因此罢手,又在销售人员的推荐下,在北京一家贵金属公司开户,几天后便爆仓强平。两次爆仓强平损失了近10万元,追回本金的念头使她又在天津一家贵金属公司开户,不出意外又被爆仓强平。
连续三次投资失败,常敏开始睡不着觉,脑子里出现的几乎都是忽高忽低的曲线,和那些不再属于她的积蓄。“身体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现在明白不管怎么样都不会让我赚钱的。”
在贵金属投资的维权群中,一半以上都是老年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许多贵金属公司采取高杠杆,以“以小博大”的心理来吸引投资者,放大投入极少量本金,就能通过拆借,用更多钱进行贵金属投资。但是一旦亏损达到一定比例,就会立刻会被强行停止交易止损。投资者的损失也成为贵金属公司的囊中之物,开户投资者的损失便是这家公司的盈利来源。“一般都是声称专业老师带着操作,并且盈利周期短。如果投资者盈利太慢,会让投资者加大资金量,结果就是无休止的亏损带来的强制平仓。”
资深心理咨询师表示,一些老年人为了证明自己仍旧未老,退休后闲暇无事,理财投资便成为他们证明自己的一个最好的方式。加之辅以的高收益,会使老人在投资中失去判断力,而独自一人作出投资决定。“父母子女间需要多沟通,不能因为贪念而失去了投资理财中该有的判断力。”
规定不明确,维权渠道不畅
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一份《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银发经济”带动了旺盛的消费需求,但是老年消费群体在消费环境、权益保护方面的状况并不乐观,而保健品、医疗等方面更是老年人遭遇消费陷阱的“重灾区”。但是,由于老年人群体缺少相关的知识以及维权的能力较弱,现实中很多老年人并不愿意维权,而只能忍气吞声。
采访中,专家认为,针对老年消费群体的特殊性,有关监管部门应该形成有效的合力,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填补监管漏洞,打击侵害老年消费者的不法行为。
老年人面对纠纷或侵权问题更多地选择向其子女或者亲朋好友求助,或者选择直接报警。而对于选择何种法律机构或政府部门求助,老年人似乎并不清楚。
消费维权及理财欺诈问题因发生于非生活困难群体,鲜有提供法律援助的政策支持。而民众特别是老年人遭遇欺骗之后,不敢或难以再支付维权费用,使得大量侵害老年人权益事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
对于老年消费市场的监管,由工商、药监和卫生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进行,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形不成有效的监管闭环,“网有漏洞”,才给一些不法商家可乘之机。
业内人士还呼吁,应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监管好保健品的广告发布渠道,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市场乱象复杂多样,很多中青年人尚不能分辨真伪,更何况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呢?相关专家建议,最终的解决途径还是依靠监管部门,真正形成有效的安全网,才能让违规无处藏身,让老年人放心消费。
(责编:孙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