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学术论文 >
低碳经济对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的影响探析
近年来,低碳经济蓬勃兴起,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潮流,得到了众多
下载文档 (220KB )
无病毒,无广告,无恶意插件
文库信息
  • 资料大小:220KB
  • 资料语言:
  • 下载次数:
  • 文档格式:DOC
  • 打开方式:
  • 文库授权:免费下载
  • 更新时间:2016-11-24
  • 应用平台:WinXP/Win8
  • 文库星级:
  • wkfxw.com(拼音缩写)提供!

分享到:

0%
(0)
0%
(0)
  近年来,低碳经济蓬勃兴起,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潮流,得到了众多国家认可。我国“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的“高碳”特征非常明显。尤其是对我国钢铁产品来说,一直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钢出口为主,全球产出量第一、出口量第一,存在的“高碳”问题最突出。当前全球低碳经济潮流的兴起,必将对我国钢铁产品出口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一、低碳经济已经对我国钢铁产品出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低碳贸易壁垒增多,出口贸易风险增大
  随着低碳经济潮流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各国针对高碳钢铁产品设置的贸易壁垒显著增多。早在2009年,美国便颁布了《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规定自2020年起,将对所进口的高碳产品征收边境调节税,即我国钢铁出口贸易中所谓的“碳关税”。该法案以低碳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一经实施,便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对美出口造成了重创。如2014年11月13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碳钢合金线材作出反倾销、反补贴终裁。在反倾销终裁中,决定对中国产碳钢合金线材普遍征收高达110.25%的反倾销税。在反补贴终裁中,辽宁本溪钢铁(集团)公司被判定补贴率高达193.31%,河北钢铁集团为178.46%,中国平均为185.89%。除美国等发达国家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致力于以低碳环保的名义加重贸易壁垒,对我国钢铁产品及制品出口造成不小的冲击。如2014年11月29日,乌克兰国际贸易跨部门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自2014年12月29日至2019年12月29日对中国产无缝不锈钢管征收41.07%的反倾销税。可见,碳关税及低碳贸易壁垒的增多,导致我国钢铁产品的出口贸易环境相对恶化,出口贸易风险显著增大。 www.wkfxw.com,免费收集整理
  (二)倒逼企业提升能源利用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低碳经济的兴起,使得各个国家都开始注重节能降耗,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其优化升级。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国内广大钢铁企业也在致力于产品的升级转型,以期将高碳低端产品转变为低碳高端产品。如近年来,莱钢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积极创新发展理念,致力于降低钢铁生产的单位能耗,降低钢铁生产成本,提升出口竞争力。截止2014年,莱钢吨钢生产的综合能耗已由2000年的872千克标准煤降低为663.78千克。不仅莱钢,在钢铁产能过剩、出口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节能减排,降低生产耗能,推进低碳生产以提升出口竞争力已成为全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趋势。据统计,2014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所属会员钢企共计产钢65767.27万吨,同比增长1.65%。当年,中钢协所属会员钢企的能耗总量为29973.3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49%,吨钢综合能达到584.70kgce/t,同比降低1.22%,说明在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下我国重点钢铁企业的节能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三)短期内生产及出口成本上升,出口压力增大
  近年来,国际贸易中对钢铁产品的低碳要求也日益严苛,有些国家为达到控制全球碳排放的目标,甚至在钢铁贸易中设置与碳排放相关的贸易壁垒,征收碳关税,导致我国钢企的出口压力增大。为维持和增加钢铁产品的出口量,我国钢铁企业只好大力研发新技术、改进生产设备,以期能生产出达到国内节能减排目标并达到国际贸易中碳排放标准的产品,导致钢铁生产中的研发投入和生产工艺更新成本大幅上升。数据显示,中国钢铁企业要在碳排放标准上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在研发及工艺更新上的投入最高将导致其生产成本上升30%。虽然降低吨钢能耗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然从短期看,研发及工艺更新带来的高投入不仅抵消了吨钢的能耗降低收益,而且导致吨钢的生产及出口成本大幅上升,使得钢铁产品的出口价格优势相对减弱。因而,钢铁产品生产中单位能耗的降低对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属于钢企的长期效益和产略发展收益,从短期来看,其出口压力将显著加大。
  (四)长期看钢铁产能将逐步压缩,出口结构将得到优化
  在工业化进程中,曾经的世界工业大国如英国、美国和日本等都曾是世界钢铁产量第一大国。在传统生产技术条件下,钢铁生产属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故因钢铁工业大发展造成的资源耗费和环境污染几乎是每个大国兴起进程中难以避免的发展之殇。然而,随着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步伐的加速,经济发展的低碳属性逐渐增强,其钢铁工业发展也经历了由以高耗能、高污染的粗钢生产为主到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以生产高附加值和高能源利用率的特种钢材为主的脱胎换骨。当前,我国钢铁生产以粗钢为主,是世界第一粗钢出口国。据统计,2014年我国钢材出口总量为9378.38万吨,其中粗钢高达8408万吨,占总量的89.65%。在低碳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逐步淘汰钢铁产业中的落后产能,推进钢铁产业由以粗钢为主向以特种钢材为主的转型升级,将是未来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而钢铁产品的出口结构也将在此过程中得以优化。
  二、低碳经济下扩大我国钢铁产品出口面对的主要障碍
  (一)对碳关税及贸易壁垒认识不足
  低碳经济的兴起使各个国家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其钢铁产品技术含量高,能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而我国钢铁产品中尚有不少产品难以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于是,某些发达国家开始设置与碳排放相关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来限制其他国家的钢铁产品进口,以保护本国的钢铁产业发展。如目前,英国对超过70000种商品标注碳标签。碳标签的设置目的就是阻止那些在生产过程中达不到发达国家碳排放标准的商品进入英国。英国的做法在欧盟市场得到一致认可。很多欧盟国家也都开始效仿英国对进口商品进行碳含量测量,推广碳标签,导致我国钢铁产品对欧出口压力骤增。然而,我国钢铁企业对国家贸易中与钢铁出口相关的碳关税及贸易壁垒认识不足,尤其是当我国钢铁企业遭遇不公正的反倾销指控时,往往因不熟悉相关国家的发倾销法律法规或慑于高额的维权成本而选择放弃法律应对,导致一些国家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反倾销指控频发。   (二)产能压缩与低碳升级存在巨大成本支出
  在低碳经济潮流下,大部分以粗钢生产为主的钢铁企业不得不走上以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的转型升级之路。为倒逼国内钢企加速技术创新进程,2015年2月4日国家出台了新的《环境保护法》。据权威部门估算,目前我国约有70%的钢企难以达到新《环保法》的低碳标准,为达到标准,钢企为此将付出900-1000亿元投资。环保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台400平方米的烧结机脱硫设备仅安装成本便高达5320万元,此外钢企还需支付2380万元的年运转成本。据测算,烧结机脱硫设备的安装成本平均为21万元/平方米,运行费用为3.6元/吨粗钢。以此估算,整个钢铁产业仅为达到大气污染治理要求便须投入资金400亿元以上。显然,新《环保法》的出台意味着低碳理念已转变为约束、规制和倒闭钢企转型升级的具体政策,钢企为达到具体低碳标准将在产能压缩和低碳达标的技术升级中付出更高成本。
  (三)节能减排依然存在诸多技术瓶颈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工作面对低碳经济、新《环保法》等新的形势与压力,由低技术含量污染防治向节能环保技术合成及系统优化转变的关键时期,而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节能与环保技术的集成优化,突破节能减排相关技术“瓶颈”成为“十二五”钢铁产业以节能减排助力低碳发展的重要难点。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在钢铁产业节能减排中的贡献率高达40%到60%。然而,我国在钢铁产业节能减排的转型升级中依然存在诸多技术瓶颈,几乎涉及钢铁生产的所有环节。据统计,目前我国依然拥有烧结电除尘稳定达标、烧结烟气脱硫技术等关乎钢铁产业低碳升级的多项关键技尚不成熟。此外,我国烧结生产设备落后、工艺稳定性差对节能减排技术的效能发挥也造成了不小的制约,而对于烧结低温烟气余热利用、高炉渣、钢渣显热回收利用及焦炉荒煤气显热、烧结与焦化烟气显热等,我国目前也缺乏成熟有效的技术。
  三、低碳经济下提升我国钢铁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低碳贸易壁垒,健全国内钢铁产业的低碳生产技术标准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钢铁出口企业因难以达到低碳标准而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要突破国外的低碳壁垒,钢铁企业就要严格遵循国际贸易规则,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优化钢铁产品出口结构。为此,钢铁企业要及时把握各国制定的低碳经济规则及相关的低碳贸易壁垒政策,按照目标市场的要求建立企业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更新的具体目标,进而生产出符合目标市场低碳化标准或低碳贸易壁垒要求的钢铁产品,才能形成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国内钢铁出口企业要在积极限制、淘汰落后钢铁产能、降低钢铁生产的单位耗能的前提下,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加快实现符合国贸易贸易规则的低能耗、低排放的生产技术标准。只有这样,才会突破国际贸易中的低碳绿色壁垒。
  (二)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更新国内钢铁生产装备及工艺
  目前,我国钢铁生产的低碳技术还不是十分先进,引进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是迅速提高钢铁生产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吨钢生产能耗并突破国际市场低碳贸易壁垒的捷径。例如,2014年10月,鞍钢集团与德国钢铁产业巨头蒂森克虏伯集团于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在化学工艺、采矿选矿设备、物料搬运设备、矿渣粉磨系统、煤炭化工、废水资源利用、钢铁、汽车零部件制造等多个方面开展系统合作。根据协议,鞍钢集团所属的攀钢西昌钢钒公司、Tagal和蒂森克虏伯钢铁欧洲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持有鞍钢重庆高强汽车钢有限公司50%、37.5%和12.5%的股份,项目引进国外高端热镀锌板生产技术生产高强度、高品质汽车用板及热成型镀锌产品,设计年产能为45万吨,产品主要定位在高端汽车板领域,质量和规格要争取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该项目不仅有助鞍钢集团优化产品结构、加速转型升级,且能有效提高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确立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培育核心竞争力
  当前,大部分钢铁企业都将战略重点放在扩大投资上,结果导致钢铁产业出现产能过剩。随着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钢铁企业应当将发展方向定位在低碳绿色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上,提升中国钢铁产品达到乃至超越低碳贸易壁垒的市场竞争力。钢铁生产企业应当加快建立完善的低碳产业链,实现采购、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全链条低碳化,如“嘉禾制造”所产五金机械过去都是高能耗、高排放的低附加值产品,随着国际钢铁出口市场碳排放贸易壁垒的增多,为了突破出口困境,“嘉禾制造“确立了低碳发展目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及生产工艺,逐步将产品的碳排放标准控制在国际出口市场碳排放壁垒标准以内,使得企业五金机械的出口量逐年增加,出口效益也得以显著提升。目前,“嘉禾制造”不仅成为国际出口市场行业标准的引领者,而且在诸多产品生产中拥有具备国际低碳化先进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
  (四)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中国钢企“走出去”
  目前,在我国加速推进国内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钢铁生产正在经历产能过剩造成的行业剧痛。把加快“低碳”化作为我国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努力方向,并进一步推动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而且可以有效规避出口贸易中与碳排放相关的贸易壁垒。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也为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契机。虽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相比在钢铁产业发展方面具备一定技术及管理优势,基本可以达到乃至超越相关国家的低碳排放要求,但从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趋势看,中国钢铁企业仍需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下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机遇,特别是通过“第三方市场”的方式,实现与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优势互补,并到沿线目标市场或原材料产地共同投资建厂,可以更快地提升我国钢铁产业的低碳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下载地址
您的IP建议您使用电信下载点
最新评论
选择评论类型: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关于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文库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