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0.4T低场强磁共振对脑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2月确诊的3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0.4T低场强磁共振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0.4T低场磁共振影像分析,发现患者脑内血肿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中T1WI以等信号为主,T2WI为稍高信号或等略低信号;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早期,T1WI出现特征性高信号;慢性期T2WI可见特征性黑环或黑腔样低信号;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大部分血肿周围可见长T1长T2水肿信号伴占位效应。结论:0.4T低场强磁共振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出血可明确诊断,对于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出血结合周围水肿、占位效应等继发表现大部分可以明确诊断,小部分缺乏特征性信号的早期脑出血需结合CT才能明确。
关键词:脑出血;血红蛋白;低场强;磁共振成像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它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如何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对其后续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低场强磁共振影像虽对其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是临床上部分早期脑出血易与脑梗塞混淆,所以本文作者对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2月的36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0.4T低场强磁共振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总结脑出血在0.4T低场强磁共振影像学上的特点,现报告如下。
www.wkfxw.com文库分享网•收集整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2月诊断为自发性脑出血的患者36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1±2.8岁,超急性期(出血<24小时)患者8例,急性期(出血1-3天)患者10例,亚急性期(出血4-14天)患者13例和慢性期(出血15天以上)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低场强磁共振和CT扫描,临床诊断均为脑出血,无脑梗死出血或其它原因出血。所有患者脑出血量均相对较少,临床症状较轻,意识清醒,能够配合检查。
1.2检测方法
所使用的MRI设备为鑫高益0.4T永磁开放型磁共振成像系统,颅脑线圈,扫描序列为SE/T1WI 8mmT,FSE/T2WI 8mmT,FLAIR 8mm/T,FSE/T2WI 5mm/S,层间距为1mm。
2结果
36例患者的出血位置为20例基底节区(占55.6%)、5例丘脑(13.9%)、5例小脑(13.9%)和6例脑干(16.7%),血肿形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超急性期患者血肿的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和FLAIR呈稍高或等信号,CT影像为高密度;急性期患者的T1WI呈等信号,T2WI和FLAIR呈稍高信号或等略低信号,CT影像为高密度;亚急性期患者的T1WI、T2WI及FLAIR呈周高信号或高信号,CT影像为高密度;慢性期患者的T1WI呈高信号(慢性期早期)、低信号(慢性期晚期),T2WI及FLAIR呈高信号(慢性期早期)、低信号环或低信号(慢性期中晚期),CT影像为低密度。36例患者中血肿周围有明确脑水肿伴占位效应的28例,血肿破入脑室的3例,动静脉畸形破裂的2例,以上在磁共振成像均有表现,以上患者磁共振成像均诊断为脑出血,均经CT检查证实,见表1。
表1. 36例患者CT和MRI影像特点
3讨论
脑出血MRI信号表现复杂多变,主要与血肿内血红蛋白演变和外磁场强度有关,也与血肿的血细胞比容、血肿周围环境的氧分压等多种因素有关,低场强与高场强MRI的脑出血表现有很大不同,随着低场强磁共振的技术革新及对脑出血信号特点的进一步认识、积累,低场强磁共振对早期脑出血的检出能力也有了大幅提升,有着很好的实际运用前景,它大大减少了漏诊或误诊的几率,为后续的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从而增加患者的治愈率[1-2]。
脑出血在磁共振成像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亚急性期又分为亚急性早期和亚急性晚期。超急性期出血时间不足24小时;脑出血发生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时血液没有凝固,还属于液态,这个时期的血液有着长T1和T2、T1WI偏低信号和T2WI偏高信号的特点,因为这时期的持续时间很短,大多来不及检查,所以在临床上很少遇到;一般是在出血3-24小时拍磁共振影像,这个时间段血浆逐渐被吸收,蛋白质浓度增高,血肿的T1和T2 值接近于正常脑组织,此时的低场强磁共振的信号可表现为等T1、等T2 信号改变,周围可有轻度长T1长T2水肿信号。急性期出血时间1-3天,这个时候红细胞的细胞膜没有破裂,红细胞内氧合血红蛋白演变为脱氧血红蛋白,含二价铁及4个不成对电子, 为顺磁性物质,但这些电子因受屏蔽作用不能直接与质子接近,因此无T1缩短效应,T1WI上呈等信号,由于脱氧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分布不均匀,造成局部磁场的不均匀,加快了质子失相位,因此产生T2缩短效应(T2PRE效应),T2PRE效应与外磁场场强的平方成正比,MRI设备场强越高,该效应就越显著,所以该期血肿在高场强MRI中T2WI呈明显低信号,在低场强MRI中由于T2缩短效应较弱,以及受到蛋白质浓度和氢质子密度等多因素影响,因此血肿表现为稍高信号或等略低信号,血肿内信号不均或混杂,周围有轻-重度长T1长T2水肿信号及占位效应。早期脑梗塞呈稍长T1长T2信号改变,与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出血低场MRI表现大部分有较明显差别,小部分差别轻微或相似,结合周围水肿、占位效应等继发表现,大部分早期脑出血可以作出明确诊断,小部分缺乏特征性信号的早期脑出血需结合CT才能明确。亚急性期为出血4-14天,脱氧血红蛋白进一步演变为正铁血红蛋白,为顺磁性,含三价铁及5个不成对电子,电子与质子间不存在屏蔽作用而能直接接近,因此产生T1缩短效应(PEDDPRE效应),在T1WI上呈高信号,这种演变是自血肿周边开始并逐渐向血肿中心扩展的,因此血肿先是周边高信号,逐渐变为全部高信号;与此同时,随着红细胞的溶解,正铁血红蛋白释放入血肿腔内并被稀释,T2PRE效应消失,此时T2WI为高信号,这一过程也是自外周向中心扩展的。慢性期为出血15天以上,此阶段的红细胞已经完全被溶解,全序列是高信号;随着时间延长,正铁血红蛋白演变为含铁血黄素,为顺磁性物质,具有极强T2PRE效应,但沉积处磁化率与此处铁血黄素含量有关,T2WI在血肿和周围水肿交界处为低信号[3-7],与高场强MRI表现类似,最后血肿腔收缩逐渐演化成黑腔;脑出血慢性期晚期低场T1WI信号缺乏特征性。总体上来说,脑血肿是有着较为明显规律的低场强磁共振信号的,但是由于个体间差异及多因素影响,所以偶尔会出现不符合规律的事情,这个时候就要结合其他结果下结论。
综上所述,0.4T低场强磁共振对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出血可明确诊断,对于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出血大部分可以明确诊断,小部分缺乏特征性信号的早期脑出血需结合CT才能明确。
参考文献:
[1]孙吉林,赵文清,吴育锦.神经疾病影像快速定位诊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15.
[2]王朝艳,程敬亮,王琳琳,等.3.0TMR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诊断陈旧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6(6):840-841.
[3]张荣,刘连杰,高红,早期脑出血在低场MR表现[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0):1360-1361.
[4]冯建防.脑出血低场强MR诊断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478-3479.
[ 5 ] K H A N M A, C O M B S C S, B RU N T E M, e t a l. P o s i t r o n e m i s s i o n t o m o g r a p h y s c a n n i n g i n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 J ]. A n n N u c l M e d, 2 0 0 9, 1 4( 2 ): 1 2 1- 1 2 6
[6]王洪涛.脑出血低场强MRI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5):87-88.
[7]郭启勇.实用放射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