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所推行的“土地财政”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财政收入的提高。但是,任何一个实行的政策背后都有可能隐藏着风险,“土地财政”自然如此,如: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金融风险、粮食安全的风险、消费后投资结构失衡的风险、财政风险、社会矛盾激化的风险等问题,它们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建设和谐社会与提高国民经济水平的进程。因此,加强现有财政体制改革或完善以及对“税收财政”在地方政府中构建的工作,于地方政府将“土地财政”摆脱而言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财政体制 地方政府 财政行为 土地财政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问题作为核心问题存在于现代化进程中,而以土地财政活动作为主要特征的地方财政在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当中都得到了体现,于我国而言,更加的将这一重要特征在财政体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上一轮中经济持续走高的现象是土地财政模式被我国地方政府推动的结果,其或直接或间接的带动了长江上下游地区上百个的行业发展,如:装修、家电、钢铁、设计等,同时也将我国人均GDP可持续增长的格局形成。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来的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在财政收入中分量不断增长。然而,也有很多危险潜藏在“土地财政”的模式当中,如:激化社会矛盾、金融风险暗藏等问题。必须解决好这些问题,才有利于政府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www.wkfxw.com,免费收集整理
一、形成上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
是不可持续性和不稳定的特征存在于我国土地相关收入和现有财政制度当中。我国房地产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其所具有的一次性税源的特性与作为稀缺资源的土地之间存在着矛盾,若是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发,那么受到连带影响的便是政府财政的压力,以致最终出现财政危机。
资金链条是否连接的紧密,不会断开受到了来自开发房地产、供应土地、购房消费等环节的影响,其最终的结果是将风险全部向银行集聚,这使银行的正常运行受到了威胁。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增加了因征地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不断上演了各种各样的悲剧,使得农民的权益受到了损害,严重的激发了社会矛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由于在实行的土地政策中潜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以致很多地方政府的官员不顾风险,大量的占用耕地以作商用,以致加剧了土地流失,影响了我管粮食的安全。
我国目前的房价持续上涨,这是当地政府与房地产企业之间为了经济利益而造成的后果,其使得未来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被严重透支,同时加剧了投资结构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
二、财政行为在地方政府中的演变以及财政体制的变迁
渐进式的发展是我国财政体制变迁的主要特征,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财政,而地方政府通常会采取策略性的行为来避免受到政治与经济之间双重鼓励和约束的影响,其反复的上演了不正式、不规范的财政收支行为,因此,较强的必然性与内生性产生在土地财政和企业财政等模式当中。
以整体性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为背景,深入的了解政府财政行为与国家财政体制变迁之间的关联性,有利于掌握地方政府财政的演变轨迹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们将某个地方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收入是来自于所管辖范围内的企业的利润,而并非是税收收入的过程称之为“企业财政”。财政体制被高度集权的规则衍生出了在地方政府中推行的“企业财政”的模式,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不得不向中央金库上交,中央制约着他们财政开支的情况,因此,地方政府并不具有财政的自主权,其只是政府中央下派的职能机构。中央政府为了将存在于地方政府当中经济激励不足的问题进行解决,早在一九五八年的时候就采取了将地方财政与企业权限职能扩大的措施,并在随后的时间里实施了财政包干、分级包干,划分收支、税种划分,收支核定,分级包干、全面包干等等制度,全面的赋予了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
地方政府当中的“企业财政”策略性的行为受到了分税制改革(一九九四年)和所得税分享改革(二零零二年)的约束,因此,产生了“路径依赖”于非常规非正式的制度,以致一直在规范和正式的轨道周围徘徊。直到上个世界九十年代的中后期,地方政府才迎来了新的转机,其受到了来自各级人士的广泛关注因其所实行的针对于园区、城市经营的“土地财政”的模式。
三、“土地财政”模式管理的措施
总的来说,在现有财政体制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的必然发展趋势是实行“土地财政”的模式。只有对现有的财政体制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完善,才能够将“土地财政”在地方政府中对路径依赖的格局打破。
若想要将政府管理中所出现的财政资金的漏洞堵住,就需要将预算外资金的制度取消,并在预算体系中纳入所有的财政资金。应该积极地倡导综合运算管理的模式,在预算中纳入全部的政府性收入,合理安排,采取透明化财政收支的管理模式,接受来自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的监督,将硬约束预算的工作加强。将治理“土地财政”的现状作为地方预算中纳入土地使用权中全额总价款实现的基础,将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彻底的实行,并逐渐向预算内统筹安排中纳入土地出让金的目标过度。
对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责任必须合理的划分,并最终以法律的形式呈现出来。将稳定独立的地方税收的体系建立,并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地方税体系完善,其主体必须是营业税。不断的进行税种的完善,尽可能形成以房地产税、营业税为主体的体系,群殴辅助性的税种是环境保护税与资源税,地方税体系应当建立共享税税种的模式,并以企业所得税为主。具有较强地域性和稳定性的是房地产税,与地方政府开征税种而言,其是最合适的。在设计辅助税种的过程当中,应当将有利于当地经济和社会稳定的环保税、资源税作为重点设计对象。同时,科学规范的构建出支付转移的制度,事权和财力之间相符合,以便将基本公共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均等化的目标实现。
在我国财政体制渐进式变迁的过程当中,为主导的依然是中央政府,其中起着双重限制和激励作用的政治与经济的制度决定了地方政府策略性行为的发展。因此,在对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及预算外资金的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同时,应当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政绩等政治约束和鼓励的规范,协同并进,以便与中国的基本国情更加的相符。地方政府直接受到来自现有政绩显示和经济发展的数量指标挂钩的影响下,地方政府为了将政绩的接力棒传递,不惜付出巨大财政风险积累的代价。
四、结束语
地方财政的发展受到了来自中央集权的限制,在很多方面都无法尽情的施展拳脚,以致很多地方的政府部门冒着极大的风险进行经济制度的改革,然而,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持续增大了土地的使用需求,然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当地政府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不惜与房地产企业合作,大面积的占用耕地,使得当地耕地的流失情况加重,并且,由于受到占地利益的影响,人民群众与政府、与房地产之间都有或多或少的矛盾存在,并且极有可能将矛盾升级,衍生出群体性时间,以致最终加重社会矛盾。而中央政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断推行了新的改革制度,实行土地包分之,合理的进行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工作职能的划分,赋予地方政府具有实际的权能,有利于降低粮食安全的风险、财政的风险、社会矛盾被激化的风险、来自金融的风险等问题发生的可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GDP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成百上千和行业得到的发展,而现代化进程是城市化发展相辅相成,若想要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脚步,就必须满足城市化进程的条件,在其中作为核心的部分就是土地资源的利用,因此,必须科学合理的改革和完善土地财政。
参考文献:
[1]胡家勇.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与利益分配格局――基于东部地区Z镇调研数据的分析与思考[J].财贸经济. 2012(05)
[2]董延安,林姗姗,郭芳芳.“省管县”财政体制下的政府审计工作:现状、挑战与对策[J].审计月刊. 2013(09)
[3]徐彦敏.浅析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 2010(11)
[4]刘锦.“土地财政”问题研究:成因与治理――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的视角[N].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06:41-53+84
[5]王希岩.基于地方公共财政视角的中国不动产税制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6]周卫.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成因及治理思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7]赵艺.基于善治理论视角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治理路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