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黄河下游的变迁既造就了沧州的地形地貌,又对沧州的经济文化形态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沧州文化具有了多向度的黄河三角洲文化特征,既具有河文化的原发性,又具有水文化的通脱性,还具有土地文化的醇厚性,更兼有海洋文化的变易性,充满生命力的。
关键词:黄河;泛滥;三角洲文化
沧州地处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是由古黄河入海口变迁形成若干三角洲逐渐连片形成的地区。黄河下游的变迁既造就了沧州的地形地貌,又对沧州的经济文化形态的演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黄河冲积而形成的土地
经专家考证的古黄河入海口有多处,比较典型的有以下五个地方:第一、考古证实,六千年以前,古代黄河在黄骅歧口入海。第二、根据《禹贡?导水》章的叙述,战国初期以前,古黄河下游河道“禹河”,也就是“禹贡大河”,“东过洛?I,至于大?桑槐惫?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就是说黄河下游因游荡不定在冀中平原上漫流而形成的多股河道,在今天津市东南入于海。第三、《水经?河水注》记载:“周定王五年(前602年),黄河改道汉章武县(今黄骅县伏漪城)东入海。第四、(古黄河)“东南至沧州之孟村北,又东逗盐山曾家庄,至盐山城西折……,又东北迁旧城南……,又东过箧山(即小山)之北”入海。第五、“战国中期至西汉时期的黄河流经孟村、旧城等地,在羊二庄附近入海。”
本文来自文库分享网www.wkfxw.com
西汉之后黄河变迁的情况是,到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决魏郡,泛清河以东数郡”[3]。从此,黄河改道东流。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第三次大徙。黄河在澶州商胡埽(今濮阳)决口,便由此改道折向西北,经河南内黄之东、河北大名之西,经今滏阳河和南运河之间,沿着南宫之东,枣强、武邑之西,献县之东,至青县汇入御河(今南运河),经界河(今海河)至今天津入海。
以上黄河变迁的论述中,最能体现黄河对沧州陆地形成的是《禹贡?导水》。文中提到的“降水”即漳水。“大陆”是一片极为广阔的平陆,指的是河北平原。古河水从宿胥口缘大?晌髀幢绷鳎?经《水经注》中的宿胥故渎和一段白沟,下接《汉书?地理志》中的邺县东“故大河”至今河北曲周县南会合自西东来的漳水,到达曲周以北一片极为广阔的平陆,是为“北过降水,至于大陆”。
“又北播为九河”,是说河水自进入大陆后北流分为九条岔流。“同为逆河入于海”,是说九河的河口段都受到勃海潮汐的倒灌,以“逆河”的形象入于海。九河中的最北一支是干流,相当于《水经》中的漳水,于《汉志》为自今曲周县南北流至巨鹿县北的漳水。
“九河”可能只是泛指许多条岔流,不是实数;但《尔雅》《释水》已指实为徒骇、太史、马颊、覆?f、胡苏、简、絮、钩盘、鬲津九条河。《汉志》说勃海郡成平县(故城今交河县东北)境内的“摩池河民曰徒骇河”,可见流经汉成平县一带的汉?池河,原是《禹贡》时代的徒骇河,亦即黄河下游九河中的干流;黄河改道后这一段河道为?池河所夺,但直到汉代民间仍然保留着徒骇河这个古称。除徒骇外,胡苏、鬲津二河,汉代还分别见于东光(故城今县东)鬲县(故城今德州东南)界中,见《汉书?沟洫志》。此外太史、马颊、覆脯三河应在徒骇南,胡苏北,简、絮、钩盘三河应在胡苏南,鬲津北。九河未必同时形成,也未必同时有水,很可能是由于大陆以下的河水在一段时期内来回摆动而先后形成的。由上文可见,沧州的绝大部分地区是由黄河冲积形成的,其中又以黄河古孟村三角洲最为著名。
二、三角洲文化造就了沧州地域的文化特殊性
首先,古代沧州在黄河的影响下,呈现高阜聚居,低洼洪荒的形态,居民流动性很大。《汉书?沟恤志》云:“齐与赵魏以河为竟。赵、魏濒山,齐地卑下,作堤去河二十五里。河水东抵齐堤,则西泛赵、魏,赵、魏亦为堤去河二十五里”。在没有堤防之前,黄河下游每遇汛期,当然免不了耍漫溢泛滥;河床日渐淤高,每隔一个时期,当然免不了要改道,情况大致和近代不筑堤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之下,人类当然只能在汛期淹不到的高地定居,在大平原中部,那就只能任其荒芜不治,不可能形成聚落,更不可能出现城邑。
战国以后,齐、魏、赵为治理黄河修建了工程浩大的河堤,黄河改道减少,居民逐渐繁多。到现在,沧州还保存着“齐堤、贝壳堤、长城堤、金沙岭”等黄河冲积平原的痕迹。黄河至少在两方面对沧州有深远的影响,一是黄河冲积造就了这块土地,黄河携带了大量矿物质,在下游沉积下来,因此,黄河故道上的鸭梨、小枣特别好吃。二是黄河也对这块土地的风俗文化养成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黄河的阻隔作用,使之成为古代行政的天然分界线。沧州长期隶属于齐鲁政权的控制之下,因而沧州的风俗文化更接近于山东等等。
沧州文化的另一特征是带有明显的三角洲文化特征。黄河三角洲文化是指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生存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一种地缘文化。“地”是指它的地域性,“缘”是指它的历史承传和交往性。黄河三角洲文化是一种多向度的充满生命力的文化,既具有河文化的原发性,又具有水文化的通脱性,还具有土地文化的醇厚性,更兼有海洋文化的变易性,同时由于这种文化形态的生长环境是黄河冲积平原,时时生长的陆地接纳了较多的移民,这更使黄河三角洲文化呈现出综合性的特征。黄河三角洲文化既是一种区域文化,又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既有自己独特的边缘文化风貌,又具中心文化的贯通特征。
黄河三角洲文化,是指产生发展于黄河入海口区域的一种地域性文化,是有史以来生活劳动在黄河入海口区域的人们共同创造的一切文化的总称。在长期的文化积淀过程中,黄河三角洲文化住进形成了以下特征:汇融性与多样性及和谐的群体主义精神;抗争性与革命性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性与创造性及求实改革的科学创新精神;自强性与进取及勇于进取自强不息的腾飞精神。
作者简介:
戴汝庆,男,沧州师范学院图书馆副馆长,文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