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炉,珠江水运行业的转型升级展现出了一张宏伟的发展蓝图,紧随其后的《珠江水运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则用更加细致化的任务及实施细则为珠江水运发展规划好了每一个发展步伐。未来的十年,珠江将打造“六大体系”,基本建成畅通、安全、绿色、高效的黄金水道,而第一个五年,行动计划如何落实,如何为珠江水运打下基础,无疑是重中之重。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明确今后五年重点任务,推动珠江水运科学发展,交通运输部,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制定《珠江水运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
在2016年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会议上,四省区高层领导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珠江水运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
42项任务落实发展步伐
五年行动计划要怎么做,如何细化呢?据了解,《珠江水运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根据珠江水运的实际情况,把每个工作具体化、细致化,提出了42项具体任务。行动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到2020年,提升珠江高等级航道功能,打通云贵两省通江达海关键节点,强化主要港口枢纽地位,改善港口集疏运条件,进一步提高内河运输组织信息化程度,运输船舶向绿色、节能、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完善支持保障系统,明显提高水运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治理能力。同时需要达到的主要指标有:基本建成国家高等级航道网络,高等级航道规划达标率达90%。建成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港区,明显改善集疏运条件,明显增强区域辐射力、产业支撑力。同时还要进一步提升珠江水系内河船舶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加快发展江海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江海联运量年均增长8%。珠江水系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和船舶硫氧化物排放分别降低6%、65%。
www.wkfxw.com文库分享网•收集整理
四省区齐心为水运提质增效
行动计划提出,珠江水运要完成五年目标,涉及到交通运输部和珠江水系四省区各有关单位的众多管理职责,因此最核心一点是离不开交通运输部和珠江水系四省区各有关单位的通力合作。
为此,行动计划提出,交通运输部和珠江水系四省区各有关单位需要进一步完善珠江水系航道发展规划,编制《珠江水运发展规划纲要》,科学确定航道等级及通航标准,统筹通航建筑物、跨江通道等建设标准。同时要共同打通云南、贵州出海通道,按照1000吨级通航标准建设百色、龙滩枢纽通航建筑物,改扩建金鸡滩船闸,加快推进岩滩、大化、百龙滩等枢纽通航建筑物升级扩能改造。制定水系统一的通航建筑物运行管理规定和服务标准,研究梯级枢纽通航建筑物联合调度。继续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完善标准船型系列,加快标准船舶建设,淘汰老旧船舶、鼓励建造LNG和高能效示范船,研究江海直达新船型。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强化客船、危险品船运输和港口危险货物作业的风险管理,实现动态实时监控管理。同时要加强水上应急救助能力建设。完善救助组织、指挥与协调机制,建立水上搜救区域合作机制,重点配置珠江口、重点库区和旅游、客运繁忙区域水上应急救助力量,建设专群结合的水上应急救助队伍。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珠江航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完善航道公共服务信息发布机制,扩建包括西江航运干线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等三级以上航道的电子航道图,开展云贵上游国家高等级航道网电子航道图建设的前期工作。创新珠江水运管理机制,完善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珠江水运发展高层协调机制作用,健全水系交通港航部门工作机制,建立涉水部门联动机制。
贵港枢纽二线船闸2017年完工
据悉,行动计划还明确细化了2017年各方需要落实好的重点任务,主要涉及的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航道工程调研、港口集疏运体系专项规划、珠三角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及广州航运交易所和西江航运交易所等内容。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各方资源合理配置,积极提升珠江水运的硬业态和软业态,打通珠江水运发展的重要节点。
据了解,2017年珠江水运将结合红水河龙滩枢纽1000吨级通航设施建设进展及全国内河航道和港口布局规划修编情况,启动南北盘江-红水河1000吨级航道整治和北盘江高等级航道延伸工程前期研究工作。同时要完成贵港枢纽二线船闸建设;启动西津、柳州红花二线船闸工程开工建设项目。实施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肇庆段一级航道工程,开展西江航运干线南宁至贵港一级航道工程前期研究。实施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进一步“加密、提级”完善性工程。实施倒运海水道、鸡鸦水道、泥湾门-鸡啼门等1000吨级航道建设;推进龙穴南水道、西伶通道等3000吨级航道整治工程。
此外,珠江水运还将按照1000吨级通航标准继续实施北江韶关至三水航道扩能升级,加快推进东江河源至石龙航道扩能升级的前期研究工作。同时推进桂江、绣江、贺江等航道建设前期工作。还要开展珠江水系航道保护范围划定工作,编制港口集疏运体系专项规划,落实珠江三角洲水域船舶排放控制区实施方案,并进一步完善广州航运交易所的信息收集与交易功能,培育西江航运交易所,提升航运服务交易能力。
2020年建六个枢纽工程
落实行动,需要目标明确。为此,行动计划分别针对航道、港口、江海联运、航运市场建设、绿色能源、政策保障等航运各要素明确细化了目标。对各省区如何科学发展珠江水运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在航道建设方面,2020年前,需要加快柳州-石龙三江口二级航道和来宾-桂平二级航道工程建设,加快都柳江、融江航道整治,建设左江龙州至南宁1000吨级航道。 在船闸工程建设方面,完成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柳州红花二线船闸工程建设,改造麻石、浮石、古顶、大埔船闸。
在枢纽工程建设方面,建成都柳江温寨、郎洞、大融、从江等枢纽工程,加快洋溪、梅林等枢纽工程建设。
在港口建设方面,要求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等主要港口发展临港工业服务功能,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并加快推进柳州、来宾、云浮、百色、崇左、清远、韶关、河源、富宁、黔东南、黔西南、黔南、河池等内河港建设,提高通过能力,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推进港口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同时要推进沿江港口与沿海港口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促进港口码头、航线等资源有效整合,完善西江港口联盟运行,促进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
在江海联运方面,需要完善进港公路、铁路集疏运通道,并以广州、深圳、珠海等港口为重点,发展集装箱、煤炭等货类的江海联运。
在航运市场建设方面,继续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航运市场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信用体系。支持航运企业做精做强,加强航运企业间的合作,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骨干企业。引导航运企业与货主、港口、物流企业的联合。
在绿色发展方面,需要实施生态航道建设示范工程;积极推广植物、植被型生态混凝土等生态护岸(坡)技术。鼓励港口企业运用LNG等清洁能源、建设岸电系统,推进港口设施“油改电”。推动港口船舶油污水、固体垃圾接收设施建设。积极推动船舶使用岸电、LNG等清洁能源技术。开展低硫油的应用研究和推广工作。
在航运服务方面,要推进“互联网+航运”发展。并依托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促进航运服务业要素集聚,加快发展航运咨询业、航运交易、金融、保险、海事仲裁等现代航运服务业务。
在政策保障方面,需要总结推广大宗货物低碳运输北江示范项目成功经验,推动地方出台相关引导政策,吸引大宗货物陆转水运输。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教育培训,落实安全保障资金,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落实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制定权责清单,加强对客船、危险品船和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场所的安全监管,强化渡运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各项要求,及时发现处置违规行为。
9个项目已开工或建立
据了解,为早日实现重点任务目标,行动计划中的一些项目已经“走在前头”,其中有9个项目已开工或建立。如由珠江航务管理局负责编制的《珠江水运发展规划纲要》已完成初稿,将提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珠江水运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其规划基础年为2015年,目标水平年为2020年和2030年。而交通运输部和四省区需要协调推进健全的水系交通港航部门工作机制目前也已建立,将会定期召开年度会议协商相关问题。而在工程方面,实施西江航运干线界首至肇庆一级航道整治工程(171公里)已经开工,实施西南水运出海北线通道航道整治工程,整治都柳江贵州段航道,省界至柳州四级航道295.9公里,柳州至桂平二级航道297.2公里,也已部分开工等。
配套保障让行动计划落地
要落实好《珠江水运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除了提出必要的任务目标及具体的工作细则外,还需要用政策去规划它,让行动计划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促进珠江水运的科学发展。为此,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经费保障,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宣传引导。
只有提供了切实的保障,才能顺利完成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为此,行动计划提出,交通运输部和珠江水系四省区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珠江水运、打造珠江黄金水道重要意义和紧迫性认识,明确责任,成立推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领导小组,督促落实珠江水运科学发展行动计划各项工作任务,指导各有关方面开展工作。
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地方扶持资金等政策,加大水运发展投资力度;借鉴国外内河航运发展经验,研究制定推进水运发展的支持鼓励政策;政府积极安排财政资金,多渠道筹集水运建设和发展资金。
还要建立和完善不同层面的协调机制,加强沟通联系与统筹协调;加强信息通报,加强跟踪管理,把握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检查督促和考核评估,按照职责分工和时间表推进各项目建设任务的落实。
最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坚持引领示范,加大舆论宣传引导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珠江水运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