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文书 >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12个故事
课外文言文目标训练 一、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
下载文档 (600kb )
无病毒,无广告,无恶意插件
文库信息
  • 资料大小:600kb
  • 资料语言:
  • 下载次数:
  • 文档格式:.doc
  • 打开方式:
  • 文库授权:免费下载
  • 更新时间:2016-12-07
  • 应用平台:WinXP/Win8
  • 文库星级:
  • wkfxw.com(拼音缩写)提供!

分享到:

0%
(0)
0%
(0)

课外文言文目标训练

文库分享网(www.Wkfxw.com),全免费下载

一、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 给下列句中加黑划线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 ) 义:( ) ②辄以水沃面 音:( ) 义: ( ) ③食不给 音:( ) 义: ( )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 ( ) 义: ( )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答案:1.①dàn;吃。②zhé;往往,总是。③jǐ;供应。④Chá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统帅全文,画龙点睛” 的作用。

二、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选文]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注释](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练习] 1、解释文中加黑划线词的意思。

尝( ) 术( ) 过( ) 疵(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3)多作自能见之( )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阅读提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今天读来,不无启迪。 译文:某年初,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答案1、尝(曾经) 术(方法) 过(超过) 疵(弊病)

2、(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代词 此指欧阳修)(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代词 此指文章)

(3)多作自能见之(代词 此指缺点)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

三、为学一首示子侄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①而往?”越明年②,贫者自⑩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1

课外文言文目标训练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④,可恃⑤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⑥者也。昏与庸⑦,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⑧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练习1、解释文段中加黑划线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 ____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子何恃而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 ) 答案1.①边境。②到。③反而。④所以。2.您凭借什么到(南海)?3.对比,立志。

注释①恃:凭借。②越:到。明年:第二年。③顾: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难道,反而。④聪:耳朵听觉灵敏,引申为有智慧。 敏:反应迅速,引申为机智。⑤恃:凭借。⑥败:衰弱,颓废。这里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自己荒废。⑦昏:糊涂。庸:平常。 这里指不聪明,才华不出众。⑧限:限制。⑨之:去,往,到。⑩自:从。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的海上。瓶:水瓶。

译文: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前往?”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想要买舟顺江而下,(到现在)还不能去(南海),你凭什么前往!”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他把自己的这件事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

四川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评析: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采用的是一种对比。人穷志不短。蜀鄙的穷僧能只身到南海,凭的就是“志”。相反,人富了却能丧志,蜀鄙的富僧不就如此吗?看来,决定事物成败的,是内在因素,而不是客观条件。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做那表面富有,头脑却空空的富僧,而要学习穷僧矢志不移、不畏艰难的精神。人不仅要树立志向,还要付出行动。在付出行动的同时,要凭主观能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启示: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这篇课文目的在于教育子侄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这是针对学习上容易产生的畏难情绪而说的。)

四、墨池之上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解释下面两组加黑划线的词。

(1)a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被: b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

(2)a 或问“三余”之意 意: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译文[甲]墨池旁边现在是抚州州学的校舍。教授王君十分害怕关于墨池的事迹不显著,就写了“晋王右军墨池”这六个大字悬挂在门前两柱之间标明它,又对我说:“希望有篇叙记文章。”我推测王君的心意,莫非是因为爱好别人的长处,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让它埋没,因此就连他的遗迹一并重视起来 2

课外文言文目标训练

吗?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人有一技之长,尚且使后代人尊崇到这般地步,况且那些贤人有德才的人留下来的作风和思想会怎样地影响到后世人呢!

[乙]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答案:1.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2.(1)影响;穿着(或通“披”);(2)意思;情趣。 3.

(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4.答:要点: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②董遇诲人不倦??)

五、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选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1)[媪]ǎo,年老的妇女。(2)[卒]完成。

[练习]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去:____________方:____________欲: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_____________(2)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太白感其意,还卒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阅读提示]后人所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即指此事

答案1.去:离开 方:正 欲:想要 还:回去 2.(1)代老妪(2)代以前学过的知识 3.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4.铁杵磨针。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会成功。

六、凿壁偷光(《西京杂记》)

[选文]1),衡乃穿壁(2识(3),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4)给以书,遂成大学(5)。[注释](1)[逮]及。(2)[穿壁]在墙上找洞。(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4)[资]借。(5)[大学]大学问家。

[练习]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而( ) 大姓( ) 偿( ) 怪( )

2、下列句子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以书映光而读之。 B、资给以书。C、非学无以致疑。 D、以此戒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5、由本文而来的一个形容勤学的成语是 ,再写出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

译文: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答案1.但是 大户人家 报酬 对??感到奇怪2.D(表承接,译为“并且,而且”;其他三项表转折,译为“但是,可是”)3.C(“来”,其他三项可译为“用”、“拿”)4.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5.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韦编三绝。

七、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①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 3

课外文言文目标训练

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②,盍③改之乎?不然,迨④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⑤。” 「注释」①说:shuì劝说。②厌:满足。③盍hé:何不④迨:等到。⑤炯戒:明显的警戒。

1. 给下列句中加黑划线的字注音、释义。

①吾悉能 音:( ) 义:( )②李生 音:( )义:( )

③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音:( )义:( ) 音:( )义:( )

④迨年事音:( )义:( )⑤学而不思则音:( )义:(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4.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补出孔子关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的下句: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并翻译。

李 生 说 之 曰 孔 子 云 学 而 不 思 则 罔 盖 学 贵 善 思 君 但 志 之 而 不 思 之 终 必 无所 成 何 谓 之 善 学 也?

6.王生认为“凡师所言,吾悉能志之”便是善学,而李生则有不同的见解。那么李生认为怎样才算是“善学者”?(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7.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如何做一个“善学者” 。

答案1.①zhì,同“识”记 ②shuì,劝说 ③yùn,恼怒;xuán,同“旋”,转身

④cuō tuó,光阴流逝 ⑤wǎng,迷惑而无所得

2.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3.C 4.思而不学则殆。 5. 标点: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谓之善学也?6.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翻译: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八、师旷论学

《师旷论学》,作者是西汉时人刘向。该书说的是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的道理。刘向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建本》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②臣安敢戏其君 ③孰与昧行乎 ④何不炳烛乎

2.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①向②怎么;开玩笑③在黑暗中走路④点燃蜡烛2.一个人要有活到才老学到老的精神。

译文晋平公对师旷说:“我今年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既然晚了,为什么不把烛灯点燃呢?”平公说:“哪里有做臣子的人而来戏弄自己的国君的行为呢?”师旷说:“双目失明的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主呢?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太阳的阳光一样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阳光一样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就像拿着蜡烛照明,点上火把走路和摸黑走相比,哪个更好呢?”平公说:“说得好啊!”

注释1.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2.于:向。3 吾:我。4.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5.恐:恐怕,担心。6.暮:本来是“天晚”的意思,这里指“晚”的意思。7.何:为什么。8.炳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烛。9.安:怎么,哪。

10.戏:作弄,戏弄。11.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12.臣:臣子对君主的自称。13. 4

课外文言文目标训练

闻:听说,听闻。14.而:表并列,并且。15.阳:阳光。16.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上烛火照明比起在黑暗中走路,究竟哪个好呢?17.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18.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19.善哉:说得好啊!20.善:好。21.日出之阳:初升的太阳,早晨的太阳。22.日中之光:正午(强烈)的太阳光。23.好:爱好。24.为:作为。25.少:年少。26.欲:想,想要

点评:晋平公想要学习,却担心自己年龄已老。而师旷认为,人的一生都应该不断学习。他形象地比喻;少年好学,好像初升的太阳,壮年好学,好像正午的阳光;老年好学,好比蜡烛的光明,也可以照亮人生的里程,虽然光线微弱,但总比摸黑走路要好得多。这一比喻,很形象,人们容易理解,也容易接受,所以晋平公为之称善。本篇的特点,在于采用形象的比喻。师旷的说辞,不是陈述抽象的道理,而是用日常生活的常识来阐发自己的主张。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师旷有意利用汉语一音多义的特点,用双关的手法故意曲解晋平公的语意。晋平公所说“欲学,恐已暮矣,”其中的“暮”字,指的是年龄老大,已入暮年。师旷却将“暮”字解释为太阳已落,天色将晚,所以说:“暮,何不炳烛乎?”这样的曲解,形同戏弄,正因为如此,师旷的话才引起晋平公的高度注意。以下师旷由“炳烛”自然导引出关于学习的比喻,留给对方的印象也就更为深刻了。先秦游说之士的说辞往往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诀窍也就在这里。 九、画荻教子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用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答案:1、C 2、D 3、多读古人的文章。只是致力于读书. 十、孟母戒子

[原文]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阅读提示]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注释](1)少时:小时候(2)诵:背诵,背书(读出声音来)(3)方:正在。(4)织:织布。(5)辍(chuò)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6)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乃:于是,就。复:再,又。进:背诵下去。(7)喧:这里指“遗忘,忘记”之意。(8)何为:即“为何”,为什么。(9)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10)引:拿来,拿起。(11)裂:割断。(12)戒 :告诫。(13)自是之后:从此之后。自是:从此。

[译文]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又想起来了。”(这时)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这件事作为警告。从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阅读训练一1、解释各组中加黑划线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突然停止的样子) 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对的 )

5

课外文言文目标训练

② 何为中止?(为什么 )何有于我哉?(何有,即有何,有什么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諠) ②此:(是)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D)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阅读训练二1.这篇短文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重要。

2.孟母剪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告诫孟子 ______

3.“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这句话中,“其母”的“其”指 ____ ________,“其织” 的“其”是指_____________。

答案1.熟读成诵 2.只有达到熟练,才不会像裂织一样前功尽弃。 3.孟子 孟母

启发: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不应当因环境嘈杂而分散注意力。故事也同时告诉我们:作为小辈要善于理解长辈的教导,因为长辈总是为我们好。这篇短文主要讲(熟读成诵)的重要性。

十一、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选自《列女传》)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其舍 ) (2 )

2、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这也说明了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答案:1、靠近、于是2、孟母三迁3、这个地方不适合教育孩子。4、孩子的教育应重视环境的选择;环境对人很重要;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十二、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译文: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 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一、解释加黑划线的词

1.春往而冬 ) 2. 迷惑失 ) 3.遂(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四、从老马和蚂蚁的行为中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案:一、1.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二、1. 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三、老马识途 有经验, 能带领新手工作。

四、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有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6

下载地址
您的IP建议您使用电信下载点
最新评论
选择评论类型: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关于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文库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