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犹如幼苗,必须培养教育,方能发芽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部夭折,也难成材。”可见从小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勤劳节俭和其他行为习惯一样,也应自幼培养。可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教育他们自幼不乱花钱,不攀比吃穿,随渐养成良好习惯。 本文来自文库分享网www.wkfxw.com
家用小玩具和家长的耐性
现代的青少年,成长于物质生活条件比较丰富的年代,由于家庭环境优越,他们中很多人缺少艰苦节俭的作风,对使用的东西不爱惜,买了东西,没过几天不是弄坏了,就是丢失了;花钱大手大脚,过生日要下馆子,穿名牌,过年、过节买大量的贺年卡送人,好像有多少钱都能花光。这种情况,确实是当前存在的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星期六,12岁的儿子童童向妈妈提要求:“妈妈,我的文具盒破了,买个新的吧?”
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说谎,他还特意把文具盒拿给他妈妈看。
说真的,童童的这个文具盒算不上叫文具盒,是他妈妈装雨衣伞用的塑料袋,被儿子拿来装文具了。童童的妈妈一看,真的破了一个大洞,如果一不小心,笔就会掉出来。但令儿子失望的是,她一口就回绝了儿子的请求。童童感到很委屈,眼泪情不自禁就掉下来了。
童童的妈妈问他:“家里不是还有一个布的文具盒吗?可以把它拿来用呀!”
可儿子就是嫌那个小,不好看。他悄悄地躲到床上哭,叫他,他也不理。有一瞬间,他的妈妈差点就答应他了,反正就只十来元钱。但是童童的妈妈立刻硬起心肠,还是没允许。
有时候想想,儿子也算乖的了。平时儿子零用钱也很少,不大乱买东西吃。但儿子总以为,自己家里有钱,花一点没什么。有时候他要买东西,童童的父母不答应,他就会问:“我们家不是有很多钱吗?干吗这么小气?”如果他说这种话,他的父母亲就立刻问他:“你不想住新房子?你不想坐新车?你不想读好学校?”童童的父母亲就是不能让儿子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要让他记住:爸爸妈妈赚钱并不容易,要懂得节约。该省的时候就应该省,不能浪费一分钱。
通过教育孩子节俭,可以培养孩子很多美德,它使儿子懂得生活的艰辛,衣食的来之不易。
比如吃零食这一项,如果不加控制,孩子从小会花去不少的钱。童童的父母坚持不给孩子零食,告诉他吃零食的害处,避免让他养成吃零食的习惯。他的父母在给孩子买玩具时,带他亲自去挑,只买一件最喜欢的,让他在比较中学会取舍。鼓励孩子把零用钱存起来,存的越多压岁钱也越多。把这些钱存进银行作为将来读大学的费用,存折交给孩子保管,让他对自己的“教育基金”一目了然,体验到储蓄的快乐。
随着年龄增长,童童的父母又根据孩子的爱好,分阶段定下目标,童童积攒的积极性也更高了。他看到同伴骑自行车,发自内心地羡慕,但他还是将钱积攒着。
久而久之,童童形成了良好习惯,有了钱就存放在母亲那里,需用时再拿出来用。每逢假期,他还会主动帮人割猪草,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挣些小钱。这样不仅培养了他的朴素生活习惯,还培养了他的劳动习惯和行为习惯。很明显,父母亲用金钱刺激孩子的做法,只会使孩子滋生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错误观念。处理得不好,孩子就会一切向钱看;甚至走上邪路。长此以往,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很可能在孩子们这一代手上丧失。
在具体培养方法上,家长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
(1)父母自身要勤俭节约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生活俭朴,反对奢侈。一次,他见女儿穿了一件用翠羽装饰的短袄,就命令她脱去,以后不许再穿。在他影响下,一时节俭风气举国盛行。封建时代尚且如此,更何况现在。
(2)指导如何用零花钱
首先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有计划,要限制数额,不要有求必应。应根据孩子年龄大小、实际用途和支配能力,定时定量给予。
(3)要经常给孩子将勤俭持家的故事和道理
让孩子懂得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来之不易,都是人们辛勤劳动换来的。
(4)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使用学习用品要节约,一张纸写错了字,擦掉还可以用;生活上也要讲节约,衣服破了个洞,补好了还可以穿,人离去灯要熄灭,等等。
(5)要让孩子学会利用废旧物品
比如可用易拉罐做个花篮,将旧凉鞋剪成拖鞋。这样即可培养孩子的节约习惯,又是一种手工劳动练习。
# 小贴士 # 奢侈浪费的习气不仅仅是多花了点钱的小问题,重要的是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只知奢侈享受,不知艰苦奋斗;只知索取,不愿付出。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难以承担重任。“天下兴亡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千古不移的真理。教自己的孩子懂得加节俭的道理,养成节俭的好习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