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写作总结 >
人本原理及其相应原则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16-12-04 10:31来源:未知 作者:wkfxw.com 点击:

摘要 现代企业管理者应掌握人本原理及其相应的能级、动力、行为原则,并综合运用于企业管理领域中,以提高管理水平,取得最佳的管理效益。 copyright www.WKFXW.com

关键词 企业管理 人本原理 能级原则 动力原则 行为原则

一、“人本”原理的概念

所谓“人本”,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根本。管理的人本原理就是在管理活动中,把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从而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的目的。包括以下几层涵义。

(一)人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因此任何管理工作都要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根本手段。

(二)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最高追求目标。因此,管理人本原理的实质不是仅仅把人看成是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还要把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目的,从而纳入管理要追求的最高目标。

(三)人的存在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存在,也有社会存在、个性存在。管理的人本观念中的“人”,既包括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也包括作为管理主体的“人”;既包括作为个体的人,也包括作为群体的“人”,组织的“人”,乃至社会的“人”。因此管理中的人本原理是指所有与管理活动有关的、涉及人的各种存在方式的整体的人本观念。

二、“人本”原理的实质

“人本”原理的实质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做好人的工作――提高每个人的素质,规范每个人的行为,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创造精神。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越好,管理的客观效益也就越高。

遵循“人本”原理就要反对和防止见物不见人,见钱不见人,重技术不重人,靠权力不靠人等错误的认识和做法。过去有的企业管理人员对待被管理者,较多的采用强制性的管理方法,一强调加强管理,总是先想到怎样管严、卡死,而不是考虑怎么多给予被管理的“人”一些相应的主动权,使他们的才干充分发挥出来,从政策上、措施上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一个管死,一个调动积极性并发动他们一起参与管理,这是在人的管理上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其管理效果也截然不同。

三、“人本”原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能级原则

在管理活动中,能和级都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具有一定能量的人员只有处在相应级别上才能充分发挥他的作用,并可激励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以获得更高的级别。所以现代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以保证管理的内容能够动态地处于相应的能级中,各自充分发挥作用。遵循能级原则必须做到以下几条:

1.管理必须分层次、有能级。如果管理结构形成不了能级,那就极易导致管理失效。现代管理中的“能级”不是主观任意分设的,各个层次也不是随便可以组合的。管理结构中的能级和层次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才能稳定、持久。稳定的管理结构一般是正三角形或正宝塔形。 造成非稳定能级结构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存在不论工作是否需要,反正人多好办事的思想。“人多好办事”是小生产的效率观;能级原则的效率观是:“用最少的人办最多的事”。人

多事少必然无事可做,而“无事”则“生非”,多一个人实际上是多一个故障因素。

2.不同的能级应该表现出不同的权力、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因为权力、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是能量(贡献)的一种外在表现,只有与能级相对应,才符合相对封闭原则。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取其值,获其荣,失职者要惩其误。管理不是拉平或消灭这种权力、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上的差别,而是必须给对应的能级予相当的待遇。

3.各类能级必须动态地对应。人有各种不同的才能,各种管理岗位有不同的能级。现代科学管理必须使相应才能的人处在相应能级的岗位上,人尽其才,各尽所能。这样的管理体制才能形成稳定的结构,才能持续而高效地运转。

既然人有各种不同的才能,现代管理必须知人善任。各类管理人员应具备怎样的才能呢?如挑选企业经理这样的指挥人才,应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具有出众的组织才能善于识人用人,善于判断决断,有永不衰竭的事业进取心;企业质量管理中检查考核的反馈人才,应思想活跃敏锐,知识兴趣广泛,吸收新鲜事物快,综合分析能力强,敢于直言,必须具有追求和坚持真理的精神;监督人才,应公道正派,铁面无私,熟悉业务,联系群众;执行人员,应忠实坚决,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善于领会上级意图等等。现代科学管理必须善于区别不同才能和素质的人,知人善用,以产生更高的工作效率。

在管理活动中,应当注意创造条件,允许人们在各个能级中不断地自由运动,当前在人事管理中存在的只能上不能下,“论资排辈”等现象,都是违背能级原则、影响管理效能的。总之,现代管理岗位的能级必须是合理有序的,人才的运动又必须是动态无序的,这样才是科学、有效的管理。

(二)动力原则

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正确地运用动力,使管理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这就是动力原则。“动力”不仅是一种管理的能源,而且也是一种制约的因素,没有它,管理就不能有序地运动。一般地说,在管理中有三种不同的而又相互联系着的动力。

1.物质动力。用适量的物质利益来调动人的积极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物质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物质动力,是基础动力。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必要的奖金、适时的提级加薪以及有条件时为职工争取必需的利益,如住房、岗位补贴等等,都是现代管理不可忽视的杠杆。

2.精神动力。用精神的力量来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精神动力是客观存在的,不仅可以补偿物质动力的缺陷,而且其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威力。一个先进集体为着共同的荣誉,团结战斗;一个先进工作者为了崇高的事业,忘我地工作;无数的革命先烈,在共产主义信念激励下,不为名,不图利,为了人类的解放、自由,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一些科学家不慕富贵,甚至不怕迫害,执着地进行研究发明。在特定的条件下,精神动力可以成为决定性的动力。在企业管理的活动中,对新职工适时进行职业理想教育,评选技术能手;年终总结中评选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还可以设立单项奖,如最佳服务态度奖等,运用好这些激励措施,必定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3.信息动力。通过信息的交流产生的动力。比如,参加一次学术讨论会,学到了新知识,受到了启发并产生了行动,改进了工作。这一动力是通过信息交流获得的,从管理角度看,信息作为一种动力,有超越物质和精神的相对独立性。因此,要为职工创造更多参加学术、业务活动的条件与机会。实际上各种讨论、交流,可以用“弹性碰撞”这一科学的术语来形容,信息交流就是思想碰撞,一“碰”就可能进发思想火花,产生新的思路。这是无形的,却是非常有用的。

以上三种动力都有一个如何正确运用的问题。动力得不到正确的运用,不仅会使其效能降低,有时,甚至起到截然相反的作用。因此,运用动力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三个动力一定要综合、协调地运用。对每一个管理系统而言,三种动力可以同时存在。

在不同的管理系统中,三种动力又不会绝对平均,必然甚至有巨大差异。

2.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辩证关系。管理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它必然以一个集体目标作为自己管理的前提。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又有自己的目标。一般地说,个体与集体都有它们各自的精神动力、物质动力和信息动力,具体分析,它们决不会是完全一致的。

3.在运用管理动力时需要注意“刺激量”这个概念。忽视了刺激量,往往就不能有效地运用动力原则。如在运用精神动力时,树立一个或几个标兵、先进人物,本可产生较大“刺激量”,但有的管理者为了减少矛盾,采用先进“轮流当”或任意扩大先进人物数量,“大家彼此彼此”,精神刺激量反而下降,使榜样失去了力量。

(三)行为原则

行为原则来源于行为科学学派,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以“人群关系”学说著称于世。从1950年开始,正式形成“行为科学”学说。它的根本理论基础是管理的效果一定要通过被管理者的行为才能体现出来。所以管理实际上是行为科学的运用:一个管理人员必须懂得该怎样调动人的积极性,该怎样去影响下属的行为,该如何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 行为原则认为,人的需要产生人的动机,人的动机产生人的行为。人是管理活动的核心,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应遵循行为原则,协调好组织利益和个人需要的关系。一是当个人需要与组织利益―致时应及时加以激励,做到实现个人愿望和组织目标的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合力;二是当个人需要与组织利益发生冲突时应积极做好疏导工作,引导职工正确处理个人需要和组织目标的关系,自觉服从组织的利益;三是尊重个人的愿望,在不影响组织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在使用和工作安排上尽量满足个人的愿望。这样做,既有利于充分发掘和发挥个人的潜能,又有利于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冬.现代管理管理与方法[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蒋翔(1963― ),男,广西,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系统工程学研究方向),广西卫生管理干部学院管理系书记、主任。

0%
(0)
0%
(0)
最新评论
选择评论类型: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关于我们 | 信息反馈 | 网站地图 |文库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