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时代》观后感
——黑白无声的呐喊
这部影片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普遍失业,社会动荡,经济萧条,资本主义剥削严重的社会现实的影片,此片是卓别林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拍摄于1936年,影片的含义就想无声的黑白无声场景一样,是那么的透露出阵阵寒意。
A story of industry , of individual enterprise—humanity crusading in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这是影片一开始在屏幕上的一段话,可理解为,“一个关于工业化和资本企业在追求发展过程中扭曲人性的故事。”这句话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起了揭示作用。
在影片开始的镜头里,先是羊群拥护在一起走过,紧接着是一大群工人拥护着走进工厂,形式接近,给人一种哑然失笑的感觉,同时又使人对形成“机械化”的社会形态的深深思索。暗喻工人的命运和羊群一样,而卓别林正是这千百个人中的一个。接着流水线工作呈现在眼前,在这里我们可以讨论一下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方式。依据教材内容,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时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价值。根据资本主义的发展条件,片中资本家通常采用第一种方法来剥削工人。片中老板不停地给传送带加速,减少休息时间,变相提高工作效率,甚至
不择手段想出了自动喂食机,妄图剥夺工人最起码的休息权,希望工人吃饭时也能工作,可以说资本家为了金钱也丧失了人性。最终卓别林饰演的夏洛尔不堪重负,精神失常,竟将别人的鼻子,纽扣都当成螺栓,当看到这是,使我的内心会有一种感叹,被送进的精神病院。在此期间 ,我们还要留意这样一个镜头,就是工友们追逐精神失常的夏洛尔时,当看见传送带转动时本能地回到流水线旁,放弃追捕,这就是机械化的生活方式,能形成这样的结果,我既感到悲哀,更为之同情。
在监狱里,人虽失去了一切自由,但不用为失业、饥饿所困扰。在街头,人虽然获得流浪的自由,但要为无家可归、难以充饥而痛苦。,影片还通过豪华的碳化商店、幻想中花园别墅和现实中的破旧木屋,提示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工厂,人虽能维持生计,但他却是机器的奴隶。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形象概括了摩登时代的矛盾本质。
所谓的“摩登时代”是一个十份特殊的时期,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发生完成,工业社会彻底取代了农业社会,人类从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 在这一历史转型期中人们忙乱而无助,资本家私下伪善的画皮露出惟利是图的本质,劳动者则顺理成章的成为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工具。他们都身不由己的践行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摩登时代”中,人性被扭曲,人们感到无所适从。资本家毫无节制夺取利益,最后违背了经济规律导致整个社会受到损害,而毫无资本的社会公众则尤其灾害深重。而在艰难的生活中,夏洛尔和孤女
相濡以沫,同时告诉人们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真爱,即使是在最困难的境地,它也能支持你,鼓励你,给你以充足的精神动力,场面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 也许,查别林就用这种方式表明了他的立场与态度。
现在我们国家,和西方刚刚步入现代化的时候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想要实现现代化,都是国家崛起的关键时期,都出现很激烈的社会矛盾;都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是我们国家控制了经济命脉。 有很多矛盾是相似的,而这正是我们再回头看这部片意义所在,用它来参照现在。比如拆迁、比如农民工权益保障、比如贫富分化、等等。 尽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然而在发展中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比当时的西方少。我们虽然具有社会主义优越性,然而要实实在在体现出来却是任重道远。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两个方向,一是要健全法制,构建良好社会法治环境,以人为本;而是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在发展过程中,从社会化的角度来考量,确保社会经济秩序持久运行,更加注重公平。
影片的最后,查理和漂亮的女主角再次走在逃亡的路上,但是这一章的标题是“黎明”。“Buck up-never say die. We'll get along!”他们走在通往黎明的道路上,查理看到女主角紧锁着眉头,他告诉她应该笑,应该向着黎明微笑。这也给人们带来了亮点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