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句话便是徐志摩娶张幼仪时说的话。八个字就毁了一个女子的青春。我无法得出徐志摩和张幼仪失败的婚姻责任归属。但是,在这桩婚姻里,徐志摩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我为张幼仪感到悲哀,为所遇非良配感到同情。 本文来自文库分享网www.wkfxw.com
一个女人对于婚姻的期望,不是丈夫履行婚姻义务,而是丈夫真正待她如妻子。徐志摩连婚内忠诚都无法做到,更何况待张幼仪如妻子。当张幼仪赶赴英国的时候,前来接船的徐志摩一脸不愿意..我不知道长途奔波满脸倦色却怀着将要见到丈夫的喜悦的张幼仪,看到徐志摩如此的脸色,心中该有多大的打击。无论怎样,张幼仪还是留在了英国,随后,她发现了林徽因的存在。那时,已怀身孕的张幼仪,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一个心在他人的丈夫,心灰意冷。而她更想不到的是,与林徽因坠入情网的徐志摩竟让她打掉腹中胎儿。在那个打胎危险的年月,这是一个多么冷情的决定啊。所以,在徐志摩提出离婚的时候,她毅然决然地答应了。
张幼仪将自己的一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去德国以前,凡事都怕;到德国后,变得一无所惧。张幼仪一生为人严谨,有人说她不计较,帮徐志摩照顾父母,帮徐志摩出全集,她都亲力亲为。其实,她又何尝不计较,一个不计较的女子,怎会在离婚后,独居多年?她只是自己同自己计较罢了。她意念中那种执拗的力量,强大到自己佩服自己,她的沉稳,使她永远会去扮演龟兔赛跑中,起跑较慢的角色。可凭借坚持不懈的毅力,她往往却能走到最后。
你最爱的人,伤你最深;能伤你最深的,才是你最爱的人。二者何为正解?也许,爱与伤害,从来都是相伴而生。徐志摩和张幼仪用了半辈子的错误印证这句话。
徐志摩家当时是江南富商,和有着庞大的政治经济地位的张幼仪家联姻,对徐志摩的父亲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于是徐父申如定下了二人的婚约。于是年仅15岁在女校接受先进教育的张幼仪就辍学嫁到浙江做了少奶奶。在整个商议婚约的过程,徐志摩只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据此这句话,徐志摩是接受了这桩婚姻的,既然如此,你徐志摩又何嫌弃张幼仪,称她“乡下土包子”,你又何抛下妻儿,选择到英国留学。既然接受了,就要负责,这是作为男人的担当。
张幼仪带着一颗破碎的心辗转德国。边工作边学习,学得一口流利的德语,她严肃的人生理念契合德国严谨的工作作风,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人生支撑点。她先后成为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和国家社会党的财务管理。事实证明,张幼仪并不是只能依靠丈夫的菟丝子。
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这便是张幼仪的哀。
高二: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