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www.WKFXW.com
高职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研究
摘要:介绍了高职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专业群的“工学结合、政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建设思路、概念和典型实施举措,并对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思路进行了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实施,引领着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合作、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等人才培养过程要素的建设和实施。
关键词:高职 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专业群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Talent Training Mode Construction of Coal Mining(Min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Professional
Group of Vocational College
LI Zheng-min1, WEI Ning2
(1. Guizhou Broadcast and Radio University Gu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Guiyang 550002, China;
2.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 Thoughts, concepts, and typical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coal mining professional team were summed up and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occurred in the mod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and their solutions were explored.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guides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process elements such as profession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field study and training condition construction, school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social service capacity construction,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and operation mechanisms, etc.
0前言
为培养人才推动贵州能源强省和工业强盛,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省能源局合作,于2010年开办了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矿井通风与安全和矿山地质4个人才紧缺型专业,构成了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群。培养适宜在在贵州高瓦斯、高突出矿井生产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和基层管理型人才。
1. 高职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建设思路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引领下,以社会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依托自身可利用的办学条件,在特定时限内为学生达到一定职业人才规格要求所预设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较为稳定的施行模式[1]。它具有系统性、时代性、实践性、稳定性、示范性和多样性等特征。体现其内涵的内部要素有: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培养途径、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等,外部要素有:学校办学基础条件、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条件等。
结合贵州煤矿企业实际需求和学院的办学条件,按照“模式科学、实施有效”的建设思路,在2010~-2013年期间,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群采取了“工学结合、校政企合作、顶岗实习”的“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企业来源主要为贵州省煤矿企业。采取集中安排实习和自主联系订单企业实习相结合,实行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和“2+1”的教学模式,即在贵州省政府主办、贵州省教育厅主管,在贵州省能源局的指导和煤矿企业的参与下,学生前2年以在学校理论学习为主、交替到校外实习基地——煤矿企业进行课程实训和专业认识实训,第三年以在企业顶岗实习为主、交替进行毕业设计并在学校获取毕业证书,按订单式培养协议就业。
1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与职业技能训练,突击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技术性、服务性和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建立健全教学质量、学生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2]。
2. 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实施举措
人才培养模式提纲挈领地指导着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群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3]和怎样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等核心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校企合作是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途径。建设深度融合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体系是按一定程序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4]是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载体。,而根据企业典型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和职业能力目标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制定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结构: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素质教育模块4个模块。
着力建设双师素质专业教学团队和生产性实践教学条件,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方式,采取灵活有效的高职教学方法,有效组织课程理论、实验实训、实习教学环节。其中难点是安全有效实施课程校外实践环节。在真实工作环境下进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核心,它决定课程体系的构造形态,规定教学组织的形式,影响教学运行机制
[3]的调整。
2.1 专业认识实训扎实推进
专业认识实训因时间较短,采取了集中安排分批下井参观方式进行,实习地点是深度融合的贵州林东矿业集团黄家庄煤矿等企业。专业认识实训过程具有实训方案、过程记录、企业评价和总结。
学校通过贵州省能源局联系林东矿务局等安排了有关领导亲自部署,召开专题协调会,落实林东技校安全培训中心和黄家庄煤矿作为生产认识实习基地,签订校矿合作办学的有关协议,具体商洽煤矿安排接纳学生专业认识实习事宜。
同时,能源工程系与学生、矿方与学生、师傅与学生分别签订安全协议书,形成约束链,实行协议约束,并动员、落实学生“校外实习意外保险”。
学生在去企业进行实习之前,先在校内进行“采煤、掘进、通风、机电、运输”知识、“煤矿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煤矿常见灾害事故及防范”、“入井需知”等煤矿入井知识光碟集中观看和培训。在具备一定的入井知识后,再带学生到煤矿企业实习,由煤矿企业指定具有培训资质的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入井注意事项等的专题讲座后,分批带学生参观煤矿地面工作站系统和井下生产现场的参观认识实习;在井上地面工作站,有针对性地介绍:企业安全法规,安全生产规程、煤矿井上、井下生产工艺流程知识,机电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煤矿采煤、掘进、通风、避灾路线和机电设备等方面的矿图知识;而且,学生可以系统参观到煤矿企业的简介、岗位职责表等,感受到煤矿企业的工作氛围和对人才的重视程度等。在井下参观实习,主要进行真实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的感性参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初步具备统一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的能力。
通过企业指导导师、学校带队老师对实习学生实行管理和考核;要求学生撰写专业认识实习报告,体现感性认识的内容和专业认识实习心得体会等,培养学生对煤矿生产一线从事采煤、掘进、机电、通风和灾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认识能力。
矿方免费为每个学生提供新的工作服、胶靴、帽斗、毛巾等劳动防护用品。矿方免费给学生提供住宿,与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学生交通费和保险费用自理,
学校将专业认识实习单位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重点建设。为便于管理,校外专业认识实习基地的合作煤矿相对集中为宜。
2.2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教学环节彰显特色
2
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时间较长,采取“学院集中安排分散实习”为主、“学生自主联系分散实习”为辅的方式。按照 “工学结合、校政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步骤,安排和实施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教学活动。
学校与贵州省能源局和煤矿企业深度合作,召开校企合作推进会、并与贵州林东矿务局、中电投金元集团、兖矿贵州能化有限公司、徐矿贵州能源有限公司、山东能源贵州有限公司、东阳光公司、国电贵州分公司、天健矿业集团等8大矿业集团公司旗下的36家煤矿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专业群的“订单”培养实习实训基地。根据订单企业人才需求,确定各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后,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与运行管理机制,学校与矿方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同时,能源工程系与学生、矿方与学生、师傅与学生分别签订安全协议书,形成约束链,实行协议约束。
“顶岗实习”教学: 按照教学计划要求,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安排在第3年(第5学期至第6学期毕业设计前)进行,每个学生必须到企业参加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实习成绩合格后作为学生获取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
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实施“双导”和“三共”方针。“双导”即双指导老师制度,实行以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学校指导教师定期到煤矿企业抽查、辅导为辅的联合指导方式。“三共”指由学校和企业对学生实行“共同培养、共同管理、共同考核”,考核学生顶岗实习质量,使得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实施: 顶岗实习前,召开校企合作推进会,商洽学生“顶岗实习”事宜,根据省内各大国有煤矿企业人才空缺编制情况,将学生分散到这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教学;“顶岗实习”合格学生在实习单位就业。
“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包括:联系实习单位、签订安全协议、落实实习意外责任保险和进行安全教育、学生交通和食宿安排、劳动防护用品的安排、顶岗实习方式、顶岗实习技能培训、顶岗实习管理、顶岗实习待遇和顶岗实习考核等过程。
学生在去企业顶岗实习之前,先在校内进行“煤矿职工岗前技能培训”、“煤矿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煤矿常见灾害事故及防范”等入井知识集中培训;学生分到煤矿企业实习后,再由煤矿企业指定具有培训资质的企业指导教师和技工师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包括该煤矿企业的安全法规、煤矿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系统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煤矿开采工艺流程、设备操作规程和入井注意事项等的具体培训、指导和综合考核,培养学生在采煤、掘进、运输、通风和灾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煤矿开采专业技能与管理能力。
顶岗实习方式:将学生安排到采掘区队或合适的班组,采取“师带徒”的方式,保证学生有1个以上的专任师傅带领实习;分阶段轮流或在固定的岗位顶岗实习。学生下井必须有企业指导老师或师傅陪同下井,以便有人监护。
顶岗实习管理:以区队或班组为单位,学生每天参加班前会,由企业指导师傅和班组考勤。系选派教师,跟踪检查、指导、协调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系部和学校,实现学校和企业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实现共育、共管,对于顶岗实习期间不能让煤矿企业满意的学生,学校协调教育或更换。
顶岗实习待遇: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身兼“工学交替”的任务,既要学习、又要适当参与煤矿企业的工作。因此,煤矿企业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适当为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实习期间的生活难题
顶岗实习考核:采取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相结合的原则。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按照德、能、勤、绩等方面综合考评;学生离岗时,撰写顶岗实习报告,师傅签阅和实习单位综合评价后,评定成绩;学校指导教师依据考核标准进行综合考核。
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由现场指导教师或学校教师分别指导完成。
3
3. 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思路
3.1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时出现的两个突出问题与解决措施 问题一: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安全,它是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群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压力最大的突出问题。
解决措施:一方面必须严格做好学生的实习安全教育,另一方面还必须落实学生的实习保险,同时校企共育共管学生,学生在实习过程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与行为。
问题二:学生择业与企业人才订单的矛盾。2010~2013年,供需双方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执行效果有差异。煤矿企业十分欢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愿意接纳这种模式;但到了就业环节,一部分学生因择业未去煤矿就业,一定程度制约了煤矿企业与学校后续培养的各年级学生在实践教学和就业方面的支持力度。
解决措施: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另一方面加强企业文化“留人”。实践证明,即使学校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也要供需双方自愿选择对方,才能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一方毁约,都不能“联姻”。必须探索符合时代特征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有效保证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就业相融合。
2014~2015年,国家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贵州乃至全国的煤矿企业”停产整顿”和“兼并重组”, 贵州大部分煤矿企业经济一时萧条,直接负面影响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和招生就业工作。贵州煤矿在“十三五”期间要全面实现综合机械化采煤,企业人才需求结构正在发生时代性变化:整体总量下降、质量提升,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大幅度下滑,矿山机电专业人才需求明显上升,矿山地质和矿井通风与安全人才需求持平。企业人才需求变化,传递给学校的信息:适时调整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群的专业招生计划、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建设新专业!
target="_blank">target="_blank"> target="_blank">
2013年2014年2015年
3.2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4
改革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符合贵州省情和煤矿行业的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程度地适应供需双方需求。将“工学结合、政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时代性改革,确立“工学结合、政校企合作”仍是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导方向。
从安全角度考虑,虽不宜安排学生到高危井下直接从事顶岗实习劳动,但可以在企业师傅的带领下进行安全实习技能培养,创新采用“预就业”式实习、“现代学徒制”等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承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做法;改革教学模式,建立新的老师(师傅)带学生(徒弟)实习管理体制;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专业校内实践条件和校外实践教学方式成为必然。
实践说明,学校在为学生和企业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过程中,无论选择哪种人才培养模式,认真做实人才培养模式,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只有科学求实地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符合校情和专业特征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才能确保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过程正常运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使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人才需求相得益彰!
4. 结束语
建设适宜供需双方且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落脚点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关键平台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实施,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灵魂和思想,就像引擎,系统引领着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群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合作、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诸多方面建设和实施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李国志.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及选择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08(19)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北京:2006.
[3] 刘松林.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9(1)
[4] 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47-349.
备注:
5
本论文(题目:高职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研究)的内容为首届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研究成果,
课题立项编号:2013B159
课题名称: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课题负责人:李政敏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作者简介:
姓名:李政敏 性别:女 籍贯:贵州省毕节市 出生年月:1976年11月 职称:副教授
工作单位: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高职教学管理、电气技术、机电技术
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云潭南路3号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行政楼419室 机电与能源工程学院
收件人:李政敏
邮编:550023
联系电话:13608510680, 邮箱:1503363707@qq.com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