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作为收藏一大热门,有着广泛的收藏爱好者,但市场上好运作,市场需求量大的却不一定很多,下面为收藏爱好者点评三年袁大头以及湖北省铸造的光绪元宝。
copyright www.WKFXW.com
放大镜
白纸
民国三年铸造的银币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在正面的图案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背面的图案和一些细节方面还是有所不同的。1912年以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职,后又成为正式大总统。当时,为了巩固国内政局稳定,发展民族经济,也为“制宪”和“称帝”作准备,于是发布《国币条例》,毅然决定在全国“统一币制”。此件袁大头:品相完好、包浆老道,属于一件现如今存世量较少的一件袁大头。
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公布《中华民国国币条例》,整顿统一币制,规定民国三年袁头像银币一元为本位币。重七钱二分,成色银九铜一(后改为89%),统一流通。由天津造币厂开铸。后南京 、广东 、武昌 、甘肃造币分厂陆续开铸,币值有一元 、半元 、二角、一角等面值。有签字 、无签字版,边齿为185 、170道直线。纪年有三年 、八年 、九年、十年四种,细微差异颇多,成色参差不齐。本品为民国三年(1914年)兰州造币厂铸,此系甘肃“袁大头”最初铸品,花文较粗,成色甚劣,铸不多。
湖北省造光绪元宝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铸造。光绪元宝是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首,是我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发流通货币,对于现今也蕴藏了一定历史意义。钱币正面中珠圈内镌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圈外上端镌“湖北省造”,下端镌币“当十”, 藏品的品相精致,钱币正面鲜然可见满汉文化的融合,而钱背却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其包浆入骨,熟旧自然,深打字口清楚,流通痕迹明显,边齿过关,龙鳞清晰,它有着历史熏陶,极重的文化传承。
清代铸币通常用有两种材质“红铜”“黄铜”,因当时国库黄铜存量大,所以黄铜铸币发行量大,而红铜贵重,铸币稀少,市面是流通甚少。最早通商是以物换物,而后钱币取代换物制度。清王朝后改钱模板,以蟠龙做背,象征清王朝统治的神圣与威严。
以前钱币作为通商货币,银元、铜币的使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早在各朝时期龙已渗透了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