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这个命题,就是逻辑学上非常有名的“说谎者悖论”。因为如果这个人说的这句话是真话,那么他说的话当然就是假的。但是,如果他说的这句话是假的,那么,他就说了一句真话。那这句话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就存在了一个矛盾。
也许你听过这句话,你觉得呢?
据说有人甚至因为穷其毕生精力都解决不了这个悖论而投海自尽。后来波兰著名逻辑学家塔尔斯基提出了对象语言和元语言的区别,才解决了这个困扰人类两千多年的问题。
我想了点,就我看来,我也只能按自己的想法去理解。
的确,我们知道,一个命题提出来,例如:水是液体,金属能导电,人是动物,太阳是围绕地球运动的,白马不是马等等,我们都很容易给出命题的正确与否,这是基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客观存在的。这样的命题往往就可以说存在正确与错误的概念,但是不是每个命题都能够说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我们来看这样的例子,比如:这本书是我的这件事是真的,那个人不是一个诚实的人。我们能否马上肯定这两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显然不能。因为这两句话都代表了人的主观观点,到底对不对,我们还不能肯定,也许书是别人的,也许那个人别人看来又是诚实的。而“我说的这句话是假的”,也正属于这一类,具有人物主观性的特点,这句话表达的只是个人意见,所以我的观点是,像这样主观的命题是个人意识上产生的想法,对错与否,我们并不能判断,首先,我们去判断这样的主观性命题显然是不明智的,至少是得不到答案的。 本文来自文库分享网www.wkfxw.com
那为什么开始会出现矛盾呢?问题就在于开始的假设上。因为我们想知道命题的真假,于是乎我们假设命题是真的,再去推理命题真假,结果事情很蹊跷,而且出现悖论。该怎么理解假设呢?能不能假设呢?
我们再看一些例子,如果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如果他是你爸爸,那你就是他的孩子。这两个属于推理,有前提,有结论,我们也发现前提都是假设来的。那我们假设的命题在这个推理里面的作用是什么呢?假设,就是说假定事情是那样的,就是我们首先认可那个命题了,然后得出结论。问题关键就在这,假设的东西就是承认的东西,然后推理出别的东西。我们不会假设说没有水,然后推理说世界上没有水;也不会假设说他是爸爸,然后推理说他就是爸爸。再看“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这句话,我们假设这句话是真的,然后我们按照我们惯常的思维模式推理说: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合起来就变成:如果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那么我正在说的这句话是假的。正如上面所说的,这种推理显然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假设命题是否正确,但我们不可能又去推理这个命题正确与否,推理是几个命题的关系,所以只能说:我们去做假设,本身没意义,你假设的东西,并不能回头还来推理它,你可以推理别的,这才真正符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