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有“群声之主,众乐之师”之美称,它曲目
本文来自文库分享网www.wkfxw.com
优美,音韵古雅,风格多姿,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学习古筝的人数骤增。
但是,古筝教学仍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研究古筝教学,是摆在古筝
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
六点让你成为优秀的古筝老师
古筝
笔记本
一、把握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 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古筝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音乐素质、生理条件、琴感和悟性、反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必须在兼顾普遍性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找到各自的突破口,走上适合个人的成长和提高之路。做好因材施教,首先应该辩材识材,学生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综合素质怎样,教师必须了然在心。 (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进行教学 1、幼儿阶段 幼儿的各种心理过程都带有具体形象和不随意的特点,抽象概括和随意的思维只是刚刚开始发展,接受比较慢、耐心不够、自觉性欠缺,如果仅仅依靠语言的力量很难在幼儿身上收到满意的效果。那么教师应耐心细致,不厌其烦,逐点讲解、示范,有时甚至要手把手教。对于难以理解的动作要求、音乐术语,运用形象的比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在教认音时可将低音区1 2 3 5 6比喻为穿鞋子,高音区l 2 3 5 6比喻为戴帽子。又如在进行音阶式勾托练习时可让学生想像爬楼梯,比一比哪一个又稳又好。针对幼儿喜欢热闹、喜爱表现的特点,在启蒙阶段可以安排8人左右的集体小组学习形式,让同龄人在一起感受学习的愉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集体环境中小朋友会有一种好胜好表现的心理,因而采用组与组比赛、学生登台表演的方式会使学生学起来感到劲头十足。 2、青少年阶段 青少年的学习以掌握系统助理性的间接经验为主,对学习的主动性要求增强,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古筝学习中,有的学生表现力比较强,有的学生记忆力好,有的学生手指比较灵活。教师应该多利用、鼓励他们的长处去引导、开拓不足之处。青少年重视学习策略和技巧的完善,教师应该多启示,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探索。还有青少年学生自尊心、叛逆性都比较强,教师应该对这类学生循循善诱、正面引导。 (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教学 在艺术活动中,同年龄的习筝者发展水平各不相同,教师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1、程度较低但悟性高的学生 针对这类学生,应让他们从基本功入手,多练一些练手指的练习曲。在具体训练中,要求他们把每个音都弹得结实有力,毫不含糊,每个地方都要精益求精,而不应该为求速度而不求质量。如大撮、小撮、四点、轮指等,由浅入深,加大训练量和提高练琴质量。在训练中,我还要求学生随身携带圆形物或方形物(如乒乓球)进行辅助练习,从而找到小关节运动的感觉,掌握和保持半握拳头的手型,手指根部得到控制,并且提高了手指的快速运动能力。 2、程度高、悟性高的学生的教学 对于这类学生教师教起来相对上手一些,但也要注意不能因此而忽略基本功,还是得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同时还得抑制学生有可能发生的骄傲情绪,应该让他们懂得谦虚和学无止境。可以多让学生参加一些比赛、活动,看看外面的世界,通过比较,知晓自己还有哪些差距,还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这类学生,还要加强他们的自主参与辨析。
二、注重兴趣的培养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学习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主要表现:当学生对某门科学产生学习兴趣时,就会产生力求掌握该学科知识的需要。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而学习效率的提高又会加深其对该学科的兴趣。因此,古今中外的人都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古筝教学中,我认为,在基本曲目循序渐进训练的基础上,选择能培养学习兴趣的曲目很关键。 (一)选择旋律优美的筝曲作为教学内容 在高雅的古筝艺术中,有大量旋律流畅、真挚感人、优美动听的曲目。如果让学生欣赏到动听的音乐,与之产生共鸣,就会有一种冲动的欲望,特想把这首曲子也弹得动听。例如,有一位家长坚持要我收下他并不想学琴的孩子,但我发现这个孩子乐感较好。在给这个学生上第一节课时,我先让程度较深的学生表演《渔舟唱晚》、《雪山春晓》等曲目,这时我发现这个学生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听着,完全陶醉了。听完后,这个学生拉着妈妈的衣角说:“妈妈,我想学弹琴了。” (二)选择改编的流行歌曲作为教学内容 随着电视等传播媒体的进入,不少优秀的流行音乐已成为学生们的偏爱。于是,在选筝曲方面,有时我会适当选择一些近段流行、受学生们喜爱又思想内容健康的歌曲进行改编,让学生演奏。 (三)选择合奏曲作为教学内容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儿童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古筝演奏由单一变为群体的合奏,其本质是学生融入到某一项活动中去,体会出一种参与感,一份成就感。合奏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听辨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合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瑰丽和魅力,以此同时还能满足学生的竞争、表现欲望,让他们乐在其中。
三、抓好三种能力的基本训练 古筝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其演奏的技巧、技能性很强,必须经过多年系统规范到位的训练,强化巩固提高。 (一)独立能力 手指的独立是学筝伊始就要求做到的。有的学生因为要求不严,训练不到位,分开练还可以,一到应用即变形走样,这是练琴的大忌。因此手指独立不能只看分解训练中的状态,更要注意在不同触弦,不同强弱,不同音色变化中观察其基本功是否保持稳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正确的做法是让力量较为松弛的经过臂、肘、腕、掌,相对集中地达到指尖;指尖必须是用力的集中爆发点和控制点,而且手指的活动尽量在指尖的小关节,动作越小越好,从而手指的灵活性得到加强,以便于演奏快速的乐曲。我总结了一下要领为:手型圆、指尖站、手腕稳、肩松弛。有些学生手指软、独立性不够好。我的做法是先用单指练习.再慢慢练小撮,再练大撮、琶音等,而且不能忽略左手的练习。事实证明,这样训练见效快且比较稳固。再者,训练手指的独立能力还要注意弹奏的手指只是用一刹那的爆发力,而其余四指应该收回放松,弹奏的手指与之独立,弹完后马上收回放松,又进行下一个轮回。(二)运动能力 手指的灵活运动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可以说,每个学琴的人都为提高速度进行过艰苦的训练,但并不是每个人的努力都成正比,将速度提上去,其中训练方法是否正确合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认为要从这些方面提高运动的速度。 1、肩、手臂、手腕、手掌、手指都要放松,不能僵住用力,这样就不能将快速运动保持持久。 2、手指的动作不宜过大。动作太大,就占用了演奏的时间,想提高速度也是不太可能;应该尽量用指尖的小关节运动,而且弹完马上收回放松。 3、多进行四点、轮指及快速指序的练习。 4、练习乐曲的快板部分,不要一开始就急着想把速度提上去,而应该按照正确的方法先进行慢速、扎实的练习,基本稳固后再一层层的进行加速练习。 (三)控制能力 古筝音乐的强弱、旋律、方法、音色、作品风格,全靠演奏时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技术来完成。我们常常强调技能控制要准确、肯定,这只是外在的一方面。因为技术无论多么高超,都是为音乐服务,只有对作品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产生强烈的控制欲望,达到技术与音乐和谐的统一,才能成功表达作品思想感情。
四、重视情技交融 (一)、好的演奏者不是在弹曲,而是在弹情,强调琴声包含感情。做起来有相当难度,是因为感情不能直接带动琴弦,而必须通过训练有素的手指这个中介。另一困难是,琴声决定于触弦瞬间,一经弹出,就无法用感情控制,因此,只能用技术手段体现某种心理需要,而不能利用其物理性质。只要心理控制能力强,且技法娴熟,完全可以借助不同的触弦变化,将复杂的感情变化寄寓于琴声之中。古筝柔美、饱满、纯直、浑厚的音需发自体内的力通过肩、臂、腕传送到指尖,方能保证相应的力度,使声音通、透。 (二)让学生了解中国筝的五大流派,通过左手揉吟滑按把各自风格表现出来。例如,北派的河南筝高亢粗犷,明朗谐趣;山东筝铿锵、深沉,这都和当地人的个性、语言的特点相吻合。《汉江韵》、《四段锦》分别是河南筝和山东筝的代表受器作,弹奏时左右手的表现要稳、准、狠,双手配合要井然有序。而南派的潮州、客家、浙江筝曲代表作《寒鸦戏水》,曲调比较文静、委婉,弹奏时要流畅,按滑的变化要细腻,才能展现旖丽迷人的风韵。《出水莲》是客家筝曲的代表作,往往运用不同的变奏手法,要弹得余音缭绕,悠扬深长。浙江筝曲代表作《将军令》,则要使用按颤,半音上滑揉弦居多,这样方使音色活而沉稳、圆滑,同时它的滑音有的如同蜻蜓点水,意味深长。地方风格不同,上滑音的动作也有所变化。如北派4、7上滑音,是从3音起左右手同时弹出和按下,使其音的高亢、铿锵感极强,而潮州筝的4、7上滑音则是从4音起,右手弹后,左手在4音的基础上再往下按音,其效果就是委婉缠绵的感觉。 (三)努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丰富想象能力。想象是审美反映的枢纽,而且音乐表达的境界比较宽广,培养学生的音乐想像力是提高能力的关键。同时,还要学生了解作品的的背景,时代特点,讲授文学、历史、美学、哲学诸方面知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的情感,提高驾驭艺术的表现能力,获得艺术的灵感,真正使作品得到艺术的表现,这也就是所谓“音由心间出,功夫在弦外”。
五、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一)古筝演奏是一门音乐表演艺术,其艺术价值如何,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熟练掌握和运用弹奏技巧的同时,还要增强学生对音乐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提高文化修养,做到理性和感性同步。既要教授音乐理论和古筝的弹奏理论,又要讲古筝作品的理解和表现力。古筝演奏是感知、审美和传情的艺术,学习曲目就要反复读谱,背谱,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内容的感情及作品风格,特色、调式、和声、结构、力度、高潮等乐曲整体特点。 (二)、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增强音乐表现力的重要保证。演奏者的良好心理状态应当是临场发挥时能够沉着冷静而又热情大方,既能全神贯注地投入,情感又能得到自然的流露,甚至超水平地发挥。而紧张的心理状态往往引起演奏者动作僵硬,思维停顿,发生错误。教师应当在学生一开始学习古筝时就帮助其分析紧张的原因,克服紧张的心理状态,增加演奏时感情的投入,仔细体会乐曲的美感,当然,扎实的基本功,对乐曲内容的充分把握有助于建立起演奏者的信心,但感情的投入同样必不可少。学会将生动的音乐发自内心自然地流露出来,才会感动听众。音乐表现不是将表演作为外在技巧的显示和夸耀,而是用与作者同样的思想感情和心态去体会和展示音乐艺术的魅力,达到忘我的程度,感动自己,并通过这种交流形式感动听众。 总之,音乐表现力的提高是无止境的,它要求我们在演奏中尽可能地投入自己的情感,努力挖掘作品的内涵,以神带心、以心带情、以情带声、以声带形、心手合一、情景交融。但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建议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勤奋练习,多听多看,丰富各方面知识和舞台实践经验,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水平。
六、强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古筝艺术家、中央音乐学院副教授周望明确指出:“在发展古筝专业演奏与业余普及的同时,更应强调对德智的培养,因为古筝自古以来就以‘仁智之器’为代名词,只有注重道德培养,才能更好地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使古老的古筝艺术更加鲜艳。”古筝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古筝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就是以人为本,把着眼点放在“育人”。 首先,要注意为人师表。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状态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教师要认清自己的地位,自觉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处处为学生作出表率。尤其是古筝的专业性强,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演奏和演示能力,这样才能具有教育的感召力、影响力。 其次,要注意教筝育人。在古筝教学中,要自觉地确立把教筝和育人统一起来的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提供的可能,时刻捕捉育人的契机。注意加强对学生道德理想、心理素质教育,尤其是教育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在古筝教学中制定一个设计长远、行之有效的计划对于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我的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一招一式均严格要求,绝不敷衍了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基本功训练,大部份学生能完成教学计划,从而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奋发进取的优良品质.对智力开发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达到了兼收并蓄的效果。 再者,要注意尊重学生。杜威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要与学生平等交往,相互沟通,获得融洽的气氛,使师生成为知心之友、忘年之交,使学生在信任中奋起,在温暖中敞开心扉。特别要以肯定学生的优点为先、为主,让学生在激励中寻示自我,实现自我。
古筝老师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
古筝老师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心,丰富的代课经验,耐心,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