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熊孩子”的时候,如果孩子过于顽皮的话,很多家长都会被磨得耐不住性子,最终打骂孩子。可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真的可以用“打”的方式吗?
“打”是方法,不是目的。
打孩子,在我们身边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就算是再克制的家长,面对着永不停歇、总是捣蛋的“熊孩子”,到最后也是会动手教训几下的。但是“打”孩子仅仅是方式方法,绝对不是最终目的,更不要为了打而打!
“打”暴露了自己的短板。
其实在家长打孩子的过程中,暴露的是家长自己在教育和自身性格上的缺陷和短板。很多情况是,家长小时候接受了父辈的打骂,潜意识下默认了这种教育方式,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时候,同样如法炮制,用打的方式对待孩子。因为家长已经没招了。
不可经常使用“打”。
其实也不是不可以“打”孩子,关键是这种极端的方式不可以经常使用,只能当做最后的“杀手锏”!如果经常习惯打骂孩子,只能扭曲了孩子的心态,对他今后的成长很不利。
要“打”在心里。
打孩子,其实也是不得以的举动。但是一定要打到孩子心里,起到至关重要的教育作用。比方说,孩子不知道危险而触摸电线等举动,用“打”的方式,强化他心中危险的意识。
可“打”不可“骂”。
在组词中,“打骂”经常连在一起用。但在教育孩子的行为中,最好是可“打”不可“骂”!因为骂是语言攻击,会令孩子备受伤害,尤其是对心理的伤害。而且长时间的辱骂孩子,孩子也会变得更加尖酸刻薄。
做好“打”的善后工作。
打孩子以后,家长一定要做好善后工作。第一,不要马上向孩子服软;第二,等到孩子情绪平静下来,再向他道出原委,告诉他什么才是应该做的,什么又是不应该做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打”的最佳效果!